2. 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工业园区等各类园区为主体,积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平台。强化园区的高端化、集约化、特色化的发展导向,引导创新型企业、研发机构、人才向园区集聚,吸引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机构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进入园区,在园区内逐步形成社会化、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支撑体系。
3. 加快构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加强与合肥、上海、南京等地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合作,以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和安徽(合肥)创新咨询中心等为依托,在滁州建立一批科技咨询评估、知识产权代理、技术转移和交易、科技创新投融资等中介机构。重点扶持滁州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国内外科研机构的技术转移中心、企业和投资机构,组成技术转移网络,使服务平台成为技术与产业的桥梁。
4. 加快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加快建设“国家电子器件及绿色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在“安徽省石英砂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基础上,积极争取设立“国家石英砂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现有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整合提升、完善功能、对外开放,成为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信息咨询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促进全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基础设施、大型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等资源面向企业开放,建立企事业单位共享科技资源的服务平台;实施“科技路路通”工程,建设市及各县(市、区)分中心,在骨干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省级以上园区建立基层服务站,力争建立起覆盖全市、联通全国的工作体系。
5. 加快构建科技创业孵化平台。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构建一批创新创业的优良载体。加强滁州及天长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新建2家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孵化环境,使之成为集聚创新要素、招才引智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窗口。争取到2015年,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200家。
6. 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建立以银行、担保、创业投资、产权交易等机构为依托的投融资平台,形成以社会资金为主、政府资金为辅的资金来源结构,为科技创新提供高效资金服务链。积极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建立市、县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引进一批创业风险投资机构。选择部分银行开展科技金融合作模式创新试点,支持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开展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质押和股权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推广,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进行融资,支持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