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施途径
中小学校开展安全逃生演练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要坚持五个原则: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专项知识教育与相关课程的渗透性教育相结合原则;学科理论教育与结合实际开展演练活动相结合原则;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原则;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原则。
(一)进行安全知识普及教育。一是课堂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将安全逃生教育纳入体育课、健康教育课内容,每学期不得少于2课时,并在其他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安全逃生教育内容,让学生系统掌握紧急情况的疏散、自救、互救知识。二是课外教育。要在“安全逃生演练教育活动周”内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墙报、板报、观看宣传片、上街宣传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避险逃生的重要性,提高科学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
(二)开展模拟紧急疏散演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针对当地易发的自然灾害,在学生普遍掌握逃生避险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模拟紧急疏散演练。一是利用社会实践课、学生军事训练、课外活动、学校运动会等载体,按照“从小到大,由易到难,先简后繁”的原则,开展经常性的模拟紧急疏散演练;二是在“安全逃生演练教育活动周”内,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知识教育活动,开展紧急疏散演练。通过经常性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和时间节点紧急疏散演练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广大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
演练活动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演练活动中的师生安全。小学阶段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时段以游戏为主进行疏散演练活动。中学阶段学生原则上以班级为单位,分时段进行疏散演练,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辨析为主。开展全校性的疏散演练活动,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安全预案,并向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组织模拟紧急疏散演练中,可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参与观摩和评价。
学校开展疏散演练前,要成立专门的演练活动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演练项目的专项紧急疏散方案和安全工作预案,负责组织演练前的知识宣传和普及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各类避险资源的储备、告知和分配,负责演练中的人员和避险路径的安排,负责疏散演练后的评估和总结。在制定紧急疏散方案和安全工作预案时,要结合学校建筑情况,绘制学校每间教室和宿舍的紧急疏散路线图和疏散工作流程图,明确疏散过程中每位教师的职责,让学校师生知晓疏散演练的方法和途径,确保安全有序。
五、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