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林业建设情况
建国前,盘锦地区林业资源比较贫乏,除盘山县喜彬乡冯家坨子有40多年的林业史、棠树林子乡和古城子乡岗皮岭村有50多年的林业史外,其它乡镇村屯均无成林树木,只是在宅旁、沟边有一些零星树木,只限于杨、柳、榆等几个树种,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极低。建国后,从1950年开始实施人工造林,当年盘山县造林26.43公顷,1951年扩大到411.8公顷。1952年贯彻“县种县有、村种村有、房前屋后零星植树谁种谁有”的造林政策,掀起群众性的造林高潮,当年完成造林面积463公顷。1953年至1957年,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植树造林成为农村生产建设的主要产业之一,乡乡社社制定造林计划,实行个人、集体造林并举,造林面积迅速扩大,五年共造林4947公顷。1958年盘锦农垦局组织农工在高家农场、荣兴农场干渠和总干渠上植树造林,树种主要是杨、柳、榆、槐,成活率达80%,此后造林工作逐渐走上规范化道路。
1984年建市后,全市各级政府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正确方向,以科技兴林为先导,以工程造林为纽带,以培育森林资源为目的,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盐碱地造林的巨大成功。特别是“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林业发展作为“生态立市”的根本,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明显增加资金投入,加之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启动,极大地推动了全市林业的大发展。2009年末,全市林地面积达到26万亩。农田林网和绿色通道网络基本形成;村屯绿化和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初见成效,现已完成200个村屯的综合整治工作;城区绿化标准和质量也有了新提高,盘锦确实绿起来了,也美起来了,全市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果。
第二章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我市位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中心地带,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总体布局中,盘锦既是主轴城市,又是渤海翼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全省重要的对外窗口。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提高环境质量,树立良好城市形象,对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一)造林绿化是构筑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加快开放型经济建设的需要
环境也是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做保障。开展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不但可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树立城市的对外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筑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满足开放型经济建设的需要。
(二)造林绿化是拓展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加快新型产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林业建设是绿化的主体工作,既是农业高产稳产的生态屏障,也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造林绿化,保护森林资源,加快林业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投资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副产品、种苗、木材加工以及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