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着力做好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完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施。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套多要素自动气象站,重点加强山区丘陵暴雨和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区的自动气象站建设。着重在气象灾害关键区域和敏感区布设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雷电监测仪,切实增强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自动监测和及时报警能力,进一步增强防御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能力。
(二)优化农业气象监测系统。改善农业气象观测仪器,改进观测手段,加快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标准化建设。认真实施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中涉及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保障工程,在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每个县(市、区)布设3~5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1~2套便携式自动土壤水分监测仪;其他县(市、区)至少布设1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1套便携式自动土壤水分监测仪。加强各类农作物长势实时监测、产量滚动监测和预测及综合评估,切实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气象服务能力。
(三)发展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各地要结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依托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围绕大宗粮食、经济作物和林果、蔬菜、花卉、药材等特色产业,积极开展精细化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气象专项服务。
(四)建设覆盖广泛的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传播网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用多种手段,通过电视、手机短信、互联网、电子显示屏、高音预警广播等多种媒介,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通过各有关部门共建、共享和共同维护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拓展气象信息搭载渠道,实现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到每个村组。每个乡镇要按要求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将气象服务向乡镇、村延伸,逐步实现气象预警信息视频到乡镇、音频到村组。
(五)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益。在全省建设完善400个标准化炮站,更新200套新型火箭发射装备,新增100套牵引车和牵引式火箭发射装备、60个高山碘化银发生器,地面作业装备控制面达到全省国土面积的60%以上。加强豫鲁皖苏人工影响天气联合作业指挥中心基地建设,切实提高我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科技水平和总体效益。
(六)增强气象应急服务能力。各省辖市应至少配备1套包括自动气象站、通信、指挥、实景观测、视频会议(会商)、天气预报制作及信息发布等功能的流动气象台,有条件的县(市、区)应根据需要配备移动气象服务设施。根据应急处置服务工作需要,全省建设10部移动天气雷达应急指挥车,提升突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