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一是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84万人,占年计划的117%,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建设经济适用房25万平方米,廉租房149万平方米。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农民参加新农合达到94%。城乡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78个乡镇卫生院、15个县级医院、中医院、妇保院得到国债项目支持,其中5个县医院、中医院、妇保院和27个乡镇卫生院项目开工建设,1449个村卫生室达到“甲级村卫生室”标准,达标率9979%。三是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投入新机制保障经费19亿元,惠及全市30余万中小学生。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997%,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89%,位居全省前列,26个农村中学校舍得到改造,新成立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四是全市人口继续保持低生、优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215‰,低于计划控制目标,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14,保持正常比例。五是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新建和改造32个乡镇文化站、29个乡镇计生服务中心、11个残疾人服务设施项目、15个村民体育健身场所、13个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等项目,新增广播电视“村村通”用户6058户。市图书馆建成并正式开放,市群艺馆馆舍建设进展顺利,市儿童福利院改造项目已开工,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市救助管理站迁建项目主体工程封顶。积极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实现宜昌奥运奖牌零的突破。五是出色地完成抗震救灾任务,组织实施10个援建项目。
回顾去年的工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指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出口、融资、市场销售出现困难,生产经营压力较大;二是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市场疲软,价格回落,同时农民外出务工渠道变窄,打工收入减少,农民增收压力较大;三是部分企业限产减员,农民工返乡回流,高校高职毕业生增加,劳动就业压力较大;四是受增值税转型等税费政策调整因素影响,财政增收压力较大;五是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对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主要措施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增长、上水平、增活力、重民生为重点,坚持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抢抓机遇,克难奋进,着力加快项目建设,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实现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