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装备制造产业:依托三洋、锻压、天威保变等重大项目,支持装备产业化过程中制造工艺管理、数字化制造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5、现代物流产业:改造传统物流企业,完善公共信息服务,推进制造业发展,提升现代物流服务能级。支持迅捷、徽商金属等重大项目,推进RFID、无线测控等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物流中的推广应用。
(二)启动示范工程,推进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
以“双千工程”项目为抓手,形成“两化融合”项目储备库,在设计、生产、管理和流通等环节支持一批重点项目;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培育典型,实现关键环节、重点行业的局部突破,带动产业链“两化融合”。
1、启动“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建设。遴选1个县(区)的产业园区,探索开展“两化融合”区域试点,重点支持示范园区开展公共信息服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利用电信运营商资源实施信息化通信保障精品工程,加快产业集群体发展中的信息化配套建设。
2、实施“两化融合”4个示范工程和100个示范项目。即在工业生产数字化改造、装备制造数字化、电子商务、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4个示范工程中,选择实施100个示范项目。工业生产数字化改造示范工程,重点支持格力电器、氯碱化工等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改造;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工程,重点支持合力叉车、江淮汽车等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的数字化示范;电子商务示范工程,鼓励加强与国内龙头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支持欧力电器、迅捷物流等企业推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应用;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示范工程,以科大国祯、宝龙环保等项目为代表,促进信息技术在推动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重点企业普遍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
(三)加强基础研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1、组织进行信息技术产业化研究调查,梳理工业企业对信息化需求,准确把握开展“两化融合”的现实基础,从工业基础、工业结构、工业竞争能力、工业运行质量等4个方面,探索和建立一个能够客观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与应用成效的分析评估体系。
2、抓好政策规划以及组织机制、重点项目、重点课题的基础建设。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联合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两化融合”研究中心,实施一些重点课题,特别是开展“两化融合”政策体系研究,进一步夯实“两化融合”的推进基础。
(四)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基础支撑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