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骨干作用。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推动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在自主创新中的引领和骨干作用。稳定和壮大科研机构人才队伍,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积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支持科研机构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支持中央驻濮企业科研机构积极参与我市自主创新活动,支持发展民办科研机构。改革高等院校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引导高等院校科研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与企业联合开展能够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开发研究和成果转化。同时支持高等院校在基础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领域开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三)加强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建设。抓好“培养、引进、用好”三个环节,培养造就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和一支创新型科技人才骨干队伍。积极引进海外及市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规模,优化人才队伍的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的层次。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着力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和农村科技服务人才。在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展创新精神和创新知识教育,为科技创新提供大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同时,动员社会创新人才积极投身创新活动,促进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四、丰富发展自主创新载体
(一)加快发展企业研发中心。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自主研发基地和联合研发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工程化,围绕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企业为重点,优先布局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和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企业研发中心。到2012年,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企业技术中心30个,全市7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到2020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全部建立研发中心,支撑企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二)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开展事关我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用技术和战略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学术交流,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依托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有条件的企业及事业单位,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到2012年,新建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个,实现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突破。到2020年,新建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0 个。实验室建设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科技园区。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以省定8个产业集聚区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机载体,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定位、完善功能,积极构建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加强科技支撑能力,选择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予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走创新驱动型科学发展道路的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到2012年,培育 2 个省级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培育6 个省级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同时,加快发展其他各类科技园区。
(四)积极发展科技创业孵化基地。以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等为依托,积极发展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大学生等个体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加快濮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到2012年,把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成为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自主创新的载体,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摇篮,高端人才聚集的高地。
(五)探索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选择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我市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组织相关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和合理衔接,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紧密的技术合作和联合攻关。各成员单位以开放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技术标准,共同提高核心竞争力,共同打造和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