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建立人才交流与培养机制。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集中的优势,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人才智力交流。鼓励企业和高校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工程硕士教学点和实验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需求的对接。发挥高校的教学和培训职能,定期或不定期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选送到高校进行先进技术和管理培训。
14.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围绕我市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电光源、石油机械制造和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组织重点行业和相关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联盟,提升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
六、构筑产学研合作平台
15.加快产学研合作功能园区建设。以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专业园区为重点,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和实现形式,加快推进合作机制建设,扩大项目与成果来源,把一批主题园区建设成为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的窗口和成果转化的基地,进一步提升园区产业持续创新力和带动力。
16.加大产学研合作的重点企业建设。按照科技创业和企业创新的要求,突出企业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根据企业创新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和途径。对技术创新需求强的企业,要多形式、多渠道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对关键技术、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合作开发,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7.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围绕重点和优势产业,引导我市企业、产业集聚区积极寻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合作,共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按照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推进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构建技术创新支撑服务平台。
18.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基地建设。按照“重点建设、辐射示范”的要求,鼓励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我市各县(区)、乡镇、产业集聚区开展全面合作,鼓励支持我市产业集聚区、专业乡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行定向挂钩和多向挂钩。针对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重点成果转化等问题,实施联合攻关,合作互动,提升基地化水平。
七、加大投入,构建产学研联合创新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19.加大政府专项资金引导力度。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投入力度,在政府每年安排的科技专项资金中设立产学研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产学研合作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鼓励支持处于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的应用性科技成果来我市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