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积极引导抓宣教。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功能,做好全民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森林防火动员工作。贵阳电视台、贵阳电台、贵阳日报、贵阳晚报、中国·贵阳网站等新闻媒介先后开办“防火抗旱第一线”、“节水抗旱第一线”等专栏,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对灾区群众的关心关怀,大力宣传灾区干部群众奋起抗旱救灾和森林防火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跟踪报道全市抗旱救灾、森林防火工作的全过程,营造全民抗灾的浓厚氛围。共播发抗旱保民生、森林防火新闻400余次,图片30余张,专栏、专刊、专版近20个。林城贵阳、金阳时讯、中国·贵阳等网络发稿745条。二是深入开展抗旱救灾和森林防火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为“三创一办”、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大局服务。市政协、市林业局组织,市文明办统筹,在全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绿丝带·十万保护森林志愿者”活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积极参与,掀起了保护森林、积极投身“三创一办”的热潮,共有12.3万人参加了清明节期间保护森林志愿者活动。春季防火期间,我市共发送森林防火手机短信80万条,印发《
森林防火条例》、《贵阳市防火办法》等宣传资料160.5万份,发出20余万份“绿色清明、文明祭祀”倡议书;27万人次点击浏览我市森林防火、文明祭祀网页。全市各地结合“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3·23气象日”等宣传活动,围绕节约用水、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水污染防治等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万份,接受现场咨询10余万人次,制作有关展板2000余块。
7.齐心协力抓重建。一是积极开展灾情调查。旱情发生后,我市相关部门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灾情调查,了解旱情发展趋势及受灾情况,提前做好灾后重建方案。二是做好捐赠款物的接收和分配工作。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发出了“抗旱救灾、爱如春雨”捐赠活动的号召,社会各界纷纷响应。截止2010年5月15日,市慈善总会共接受社会捐款2150万元,已根据受灾情况,及时分配2130万元。北京、安徽、新疆、天津等水利部门向我市捐赠了67箱旱地龙、4台发电机、30台潜水泵、2辆运水车,已及时分配到各区、市、县投入抗旱救灾。三是积极组织灾后生产。市农业部门拟新建中药材基地5000亩、无公害果树基地6000亩、无性系茶园6000亩,全市生产鲜切花3亿枝;继续扶持(引进)蔬菜龙头企业10个以上,新建规模生态蔬菜基地1万亩。市林业部门加大育苗量及容器苗比例,将原有518万株种苗生产任务上调到1500万株。及时编制完成《贵阳市特大旱灾后林业恢复重建规划实施方案》,积极申请灾后重建资金,已获省级种苗灾后重建补助40万元。4月份旱情缓解后,各区、市、县积极开展营造林工作,完成营造林13.3085万亩,占2010年总任务的88.72%,完成受灾林地补植补造2.2万亩。四是加大对全市抗旱救灾和森林防火应急款物的监督力度。市纪委、监察局组织专项检查组,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对全市部分重灾区进行了检查,确保了救灾款物的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