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创新工作模式。创新劳务输出组织模式,提升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实效。一是充分发挥县、区、乡镇各自的优势,逐步建立起市以开展劳务合作,建立输出基地,收集发布输出信息、开展劳务输出培训为主,组织劳务对接为辅;县、乡镇以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组织农村劳动力与用人单位对接为主,以其他劳务输出工作为辅的劳务组织模式,提高劳务输出信息的利用率。二是积极探索“政府引导、部门指导、劳务经纪人主导”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化运作模式。
4.树立推广劳务输出品牌。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在巩固已有知名劳务品牌的同时,加大新的劳务输出品牌开发力度,通过规范管理等手段,将劳务品牌宣传出去,占领市场。
5.探索搭建农民工转移就业一体化的就业服务平台,建立集求职登记、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务工洽谈、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后勤食宿服务、户籍服务等为一体的农民工综合性就业服务场所,为农民工全方位转移提供就业服务。
(九)认真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能力建设
1.2010年继续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5个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继续以就业困难人员、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三个重点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促进各类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
2.继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一是以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为载体,开展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公共就业服务示范机构评比、星级劳动保障员评选、就业服务评价活动,评选3个县(区)、15个街道、30个乡镇、100个行政村推荐为全省公共就业服务的示范机构。评选500名星级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并予以表彰和奖励;二是探索建立公共就业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健全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就业服务效率、公共就业服务成果等方面探索建立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对服务功能、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等指标进行量化,使全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达到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要求。
3.推进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一是继续推进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重点是村级工作平台建设。各县区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场地、编制、人员、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使全市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实现全覆盖;二是加快县(区)及以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今年要重点扶持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各县区要加大工作力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使信息化的就业服务手段能够满足我们的工作需要,也使各项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业务通过信息网络向街道和乡镇、社区和行政村延伸;三是配合全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实施,组织开展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及具体操作等方面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