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开发公共服务类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结合政府管理职能向基层延伸、政府服务职能覆盖城乡群众和政府引导培育市场服务领域等三方面的需要,在城市面向社区、农村面向乡镇和村开发基层管理及服务岗位,优先安排登记失业的城乡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五)强化培训基础,围绕项目,重点加大二产业培训与农民工培训力度
1.以开展二产业技能提升培训为重点,单独下达产业基地培训计划,为产业基地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职业学校、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合同和企业用工需求,合理设置培训专业(工种)和期限,严格制订教学计划,开展集中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就业率和培训率均达到100%,为产业基地建设做好技能人才保障。
2.继续注重农民工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劳务输出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民,有意愿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并根据劳务输出中输出量较大的专业确定培训品牌,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技能培训,打造地区劳务输出品牌,实现劳务输出与就业培训的双赢。
3.加强普惠制培训基地管理,建立普惠制培训基地退出机制。从基地认定、招标投标、监督实施、检查验收等方面,加强经常性管理,严格操作程序,规范操作行为,建立健全普惠制就业培训开班申请、审批、检查制度,加强考核和验收,确保培训质量。对不符合标准、教学质量低劣和违反相关规定的,取消其普惠制就业培训基地资格。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加快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资、跨行业、高水平、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公共实训基地,根据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需要,不断增加技能实训、技能鉴定、师资培养、技能竞赛、技术交流和示范性培训等新功能。
(六)进一步健全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机制,落实扶持政策
1.完善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机制,对特殊就业困难人员深入社区、走访入户,实行分类服务、专人承包制度,优先提供就业岗位,全面实施岗位援助、培训援助、创业援助等措施,切实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
2.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就业援助作用,全面掌握大龄就业困难群体的数量、技能状况、就业愿望。要强化跟踪服务,对辖区内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动态管理到人,就业援助到位。认真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把好审核认定关,确保帮扶真正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在认定之日起20日内至少一人实现就业,继续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