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特色林业。坚持因地制宜,发挥生态优势,发展林业经济。一是不断扩大绿色产业基地规模。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林,以金银花、川明参为主的中药材,以桤木等速生树种为主的木(竹)质原料林,以山野菜、竹笋、野生菌为主的森林蔬菜和森林生态旅游等特色林产业,增强经济效益。二是进一步加大林产品加工开发。以产业基地为依托,建立林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兴办规模适度的林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林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林产品附加值。三是着力挖掘生态旅游和林下种养业的潜力。加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人才队伍、景观景点建设,积极开发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的森林生态旅游体系。抓好林地立体开发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合理利用林木间歇发展林下种养业,适度发展林下禽类、小家禽养殖。
(四)抓好劳务产业发展。积极实施“双百工程”(培训农民工100万人,转移输出农民工100万人),拓展劳动力市场,强化维权和服务,培育壮大劳务品牌。一是强化技能提升培训。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劳务品牌工程”、“劳务扶贫工程”等农民工培训项目,加强对农民工技能的提升培训,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强化转移输出。要抓好农村劳动力对外转移输出,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平台,继续巩固原有市场,开辟“三北”、西部等新的劳务市场,拓展输出空间,扩大市场份额。以训促转移,加强信息服务,培育人才市场和劳务经纪人,提高组织化输出程度。要抓好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围绕当前“六路”、“六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容量,实现就地就近转移。三是强化维权服务。加强维权救助,着重加强在稳定劳动关系、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农民工工资兑付、工伤等方面的维权救助工作。优化创业服务,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进入园区创业,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积极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创业热情。
(五)抓好乡村旅游业发展。充分利用新型村落民居、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特色优势农业,发展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业,重点培育扶持以综合经营户为骨干、以单一经营户为补充的乡村农家乐群体。一是充分发挥农村生态环境优势,支持开展自然生态旅游。利用特色农产品,积极开发乡村特色餐饮业。二是挖掘民俗文化、民俗风情、特色工艺等,支持开展旅游民居接待、歌舞表演、民俗活动。三是支持农民参与农产品和农资运销、信息、技术服务,拓宽就业路径,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农业互动、融合、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