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区域:合肥、淮南、滁州、铜陵、池州、安庆等出现酸雨污染的地区。
(二)防控重点:重点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行业是火电、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重点企业是对区域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企业,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等。
五、主要任务
(一)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1.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制定并实施重点区域内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严格控制重点区域新建、扩建除“上大压小”和热电联产以外的火电厂,禁止在设区的市市区建设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火电厂。加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传统煤化工、多晶硅、电解铝、造船等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建设。
2.优化区域工业布局。建立产业转移环境监管机制,加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监管。在城市城区及其近郊,禁止新建、扩建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对城区内已建的重污染企业,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搬迁改造。
3.推进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依据国家发布的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指标,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加大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力度,鼓励企业使用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确保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二)加强重点污染物防治。
1.强化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制度。加强火电机组脱硫设施的运行监管,提高综合脱硫效率。加大钢铁、石化、有色等行业二氧化硫减排工作力度,推进工业锅炉脱硫工作。督促尚未达到脱硫治理要求的热电企业尽快完善治理设施,确保在2010年底前稳定达标排放。
2.加强氮氧化物污染减排。建立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新建、扩建、改建火电厂应根据排放标准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要求,建设烟气脱硝设施。推广工业锅炉低氮燃烧技术,重点开展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氮氧化物污染防治。现役火电机组未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的,要实行低氮燃烧改造。
3.加大颗粒物污染防治力度。使用工业锅炉的企业以及水泥厂、火电厂应采用袋式等高效除尘技术,降低粉尘排放。强化施工工地环境管理,严格执行城区建筑施工现场硬化、施工垃圾及时清运、运输物料车辆覆盖密封、建筑工地周边围挡等规定,防止扬尘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