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在全省制造业工业企业中建立质量档案。加强质量诚信教育,完善质量诚信评价机制,弘扬质量守信行为,构建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加大对质量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促进诚信社会建设。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地理标志示范区、地理标志保护区基地建设和全国优质生产示范区试点工作,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打造地域性优势产业和优质产品。积极推进GMP、HACCP认证试点示范工作,继续推进20户乳品企业认证试点工作,继续完善安达乳制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工作,做好总结推广。在米业制造企业中树立典型,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
(二)提升科学监管水平
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分析制度。进一步完善百户企业质量指标调查系统,加强产品质量分析联系制度建设,发挥各部门的数据统计、质量测算和评价、发展趋势分析、查找问题和提出建议的作用,坚持省级局一个季度一分析,市(地)局两个月一分析,县级局一个月一分析,按时出具质量分析报告,进而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各级政府健全质量安全考核机制,全面落实对质量安全负总责的要求。
提升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能力。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和产业布局结构,重点对化肥、农药、农机及其配件、水泥、人造板、散热器等涉及民生的5大类20种产品开展定期监督检查,通过网络媒体发布产品监督检查情况信息。建立健全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动态监管档案,通过区域监管和定期监督检验相结合来对重点产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实施动态管理,对检查检验的产品及其企业逐一建立档案,做到一企一档,进行动态统计和分析,监控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动态,及时掌握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力。
切实提高产品质量专项执法打假的有效性。针对广大群众反映较多的热点问题和严重质量违法行为,组织打假集中行动,加大打击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继续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整治,深入开展农资、家电(汽摩)下乡,清新居室、节能减排、发生计量、絮用纤维制品等专项执法打假。采取技术执法、大案要案督查督办、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加强打假协作等方式,开展“打击假冒、保护名优”工作,提高执法打假工作的有效性。
建立健全执法打假机制体制建设。开展行政执法案件服务回访制度,对内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对外加强对企业的扶持服务,回访率要达100%。完善大要案的挂牌督办制度,协查通报制度。建立重大产品质量问题的警示制度和行政执法提示制度。研究计量、认证、标准化、特种设备等专业执法的规律性问题,加强对执法打假工作的指导。
创新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完善应急机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熟悉和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路径,进一步提高各相关部门的联动、配合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质监系统对食品安全的危机意识和应急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推进落实 “四位一体”监管新模式。推行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中心”、“远程电子监管网络体系”、“一站四员” 等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积极组织研发、拓展食品安全检测车检测项目,充分发挥公共安全检测车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打击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方面的重要作用,以点代面解决 “两个前移”推进缓慢,对食品安全监管覆盖面窄,食品安全检测车对县(区)辐射面不够等问题。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