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顶山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三、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持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持续保持走在全省前列良好态势这一重要目标任务,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大提速工程,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水平、破解“三农”问题上实现新突破。重点抓好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经济运行调控调节,持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继续坚持月度运行监测与经济形势分析制度,加大对钢铁、煤炭、化工、纺织、建材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测分析,准确研判经济运行态势,及时提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调控建议。二是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围绕“保增长、调结构、拓市场、扩开放、促发展、提效能”目标,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战略重组和市场开拓,建立健全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三是加强煤电油气运供需协调和调度。完善发电企业电煤库存预警机制和电煤供应保障机制,支持我市重点发电企业进入全省电煤供应优先序列。做好电力运行调节,科学安排主要行业及重点企业电力需要,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平衡运输资源,优先保证电煤等重点物资运输。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供需协调保障机制,确保居民生活、公共设施等重点领域油气需求。

  (二)努力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努力保持投资适度较快增长。一是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工程。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镇建设、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社会事业等八大领域,安排200个左右、总投资规模150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力争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亿元以上。第一批确定的170个重点项目,年度预期投资150亿元,其中计划建成项目59个、续建项目32个、新开工项目55个、前期项目24个。二是加大中央投资的资金争取和项目管理力度。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节能减排与生态保护、自主创新与结构调整等六大重点领域,积极谋划储备项目,做好申报衔接工作,努力争取更多的中央投资。继续实行中央投资项目管理责任制,加大配套资金落实、工程建设推进速度,尽早完成前四批中央投资项目。三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加快天瑞水泥公司、中加公司、易成新材料公司上市步伐。争取发行企业债券规模,推动市城投中心、西部投资公司等投融资平台有序开展投融资业务。四是努力扩大民间投资。进一步清理影响民间投资的规范性文件,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确保民间投资增长40%以上。五是完善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继续实行目标责任制、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等制度,完善联审联批机制,组织重点项目巡回观摩活动,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协调推动的长效机制。按照“调结构、促转型”的总体要求,超前谋划一批带动能力强、具有领先优势的重大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加快实施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交通方面,围绕构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目标,完成焦桐高速叶舞段、大香山路、长安大道西延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孟平铁路复线、焦桐高速登封至汝州段、平宝路改线等工程,争取开工建设郑渝客运专线(平顶山段)、郏县地方铁路等工程,加快推进平顶山至许昌城际轨道交通、武西高速尧山至西峡段、尧山机场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力争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0公里。加快县(市、区)客运场站建设。水利方面,围绕完善水利基础设施,重点抓好南水北调中线(平顶山段)、北汝河治理等工程建设,完成汝州市安沟水库等4座中型水库和舞钢油房山等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积极争取13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能源方面,围绕建设全国的煤炭电力基地,加快电源、电网及大中型煤炭矿井建设。建成鲁阳电厂一期2×100万千瓦机组、平南500千伏输变电等工程,加快中平能化集团八矿二号井、长虹矿升级改造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郏县华能1×3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机组、中平能化集团夏店煤矿等工程,推进鲁阳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机组、大唐燕山2×100万千瓦机组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力争新增装机容量200万千瓦、新增500千伏变电容量340万千伏安。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落实国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政策措施,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振消费信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农村连锁超市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带动农村消费。加快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大型购物中心和商贸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完善社区商业、文化休闲、医疗健身等基础设施,改善消费环境。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商贸企业,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专业配送、仓储超市、电子商务等新型商贸流通业态,完善3G服务网络,拓展高端服务领域,推进消费结构升级。

  (三)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抓住国家、省实施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支撑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一是大力发展战略支撑产业。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以骨干企业为依托,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编制完成我市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特宽厚钢、新型建材和农产品加工等战略支撑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战略支撑产业基地建设,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相互补充的产业体系。二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加强与国家科研院所、高校的科技合作,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加大产业链前端产品研发和后端推广应用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三是加快实施一批重大转型升级项目。围绕转型升级关键领域,规划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升级项目100个,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带动工业投资超过300亿元以上。装备制造产业,以打造中原电气城为目标,建成兴州机械高速龙门数控机床等项目,加快新平高基地建设,开工建设平煤机高端液压支架等工程。化工产业,建成中平能化20万吨尼龙66盐成套设备等项目,加快海星化工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等项目建设。钢铁产业,加快推进舞钢公司热铁直送技术改造,争取开工4.2米轧机改造工程,扩大高强度钢板、核电用钢板、大口径管线用钢板等宽厚板生产能力。农产品加工业,建成巨龙淀粉500吨色氨酸、梦想食品3万吨功能型饼干生产线等项目。新型建材产业,加大煤矸石、粉煤灰、电石渣的综合利用,重点实施宝丰大地新型干法水泥、洁石建材高档陶瓷砖、鲁阳公司粉煤灰制水泥等项目。高技术产业,完成天科科技3500吨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明鑫科技1万千瓦太阳能电池板封装线建设,开工中平能化1000吨对位芳纶技术产业化、巨龙淀粉鸟苷生物工程。四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认真落实国家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已关停的小砖瓦窑、小石灰窑、小炼铁炉等落后生产设施全部拆除。对已列入关停名单的小火电机组要全部关停到位,有条件的尽快实施“背压”机组改造。推进7条100万吨捣固焦生产线建成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握《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实施的机遇,继续实施粮食生产五年增长计划,深入开展“百千万”高产创建示范活动和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活动。抓好昭平台、孤石滩等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标准粮田和高产创建示范田建设,力争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6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突破40亿斤。二是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重点抓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新建各类标准化养殖园区150个,新增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0家。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落实农机补贴政策,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排灌工程建设,加大农村沼气、农村公路、农村安全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增户用沼气池2万座、大型沼气工程15个,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8万人,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80公里。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好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和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政策,鼓励农民种植蔬菜、烟叶、油料、棉花等高效经济作物,大力发展名特优经济林、花卉苗木、优质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加快推进新农村重点示范中心村建设。继续扶持中心村建设和农民住房建设,落实中心村民建房贷款贴息等政策,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引导规模偏小、相对分散的村庄向中心村和重点小城镇集中。以92个中心村建设为重点,每个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过100万元,带动固定资产投入超过3000万元,使中心村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

  (五)着力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是积极融入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把握省里将中原城市群“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作为加快全省跨越式发展重大战略的机遇,按照产业定位,强化分工协作,实现借力发展。二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实施绿、亮、净、美、畅工程,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加大城市道路改扩建、城中村改造、供排水和燃气管网、背街小巷治理以及综合市场、环卫设施、生态工程和矿区治理等工程建设,推进新城区医院、商业网点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三是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长安大道,推进平叶、平鲁快速通道,规划建设平郏快速通道,加快沙河两岸景观带设计,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直达县城的20分钟经济圈。四是提高城镇承载和带动能力。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结构升级、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项目建设,提高城镇产业支撑能力。建立农村人口向区域内中心镇集聚的激励机制,多途径降低农民进城成本,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力争全年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