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级悬河”严重危及堤防安全。由于黄河特殊的河道形态,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6米,在封丘曹岗高达10米以上。30多年来,由于不协调的水沙关系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主河槽淤积萎缩,又在黄河河床之上形成了“二级悬河”,虽经9次调水调沙,河槽有所下切,排洪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二级悬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洪水出槽后,极易形成“横河”、“斜河”,主流直冲大堤,或发生“滚河”,造成顺堤行洪,这些情况都将严重危及堤防安全。
(四)河道内影响行洪的因素多,防洪决策的不确定性增大。
一是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河床变化剧烈,加之部分河段控导工程还不完善,畸形河势频繁发生,危及防洪工程和滩区群众安全;二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滩区内经济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对河道自然状况的影响越来越大,滩区内大量的生产堤、建筑物以及片林的存在,增加了防洪决策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五)防汛社会化程度低,保障能力弱。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牵涉面广,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部门配合、地区协调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目前,黄河防汛社会化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难以满足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一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群防队伍组建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群众参与抢险救灾能力较低;二是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增加了社会备料的难度;三是社会水患意识普遍偏低,特别是部分地区基层干部群众的抗洪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黄河滩区群众防灾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亟待提高。
(六)引黄抗旱能力需进一步提高。黄河水资源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保障。在农业用水方面,目前出现了引黄功能全面衰退、供水总量持续下降、引黄灌溉面积锐减的不利局面。国家分配我市黄河干流年引水指标为5.88亿立方米,而实际平均每年引水只有2亿立方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引黄灌区工程老化严重,渠系不配套,制约了黄河水资源的利用;二是闸前引渠淤积严重,得不到及时清除,降低了引水能力;三是受灌区区划限制,跨区域供水协调难度较大;四是小浪底水库清水下泄造成河床下切,涵闸引水能力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各级、各部门必须对今年的黄河防汛抗旱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坚决把黄河防汛抗旱工作当作大事来抓,千方百计抓紧、抓实、抓细、抓好。
二、防汛抗旱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