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在全市质监系统开展质量提升活动服务世博的实施意见


  9.加强各级各类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大力推进综合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节能和环保、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等领域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GAP试点、上海名牌区域等的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项目、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在沪建设,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区域质量安全水平。围绕本市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及各区域发展规划,发挥质监综合职能优势,推动本市支柱产业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打造优势产业和优质产品。

  10.建立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大力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有效整合相关部门、行业质量信用信息资源,完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评价和信息发布制度。对企业实施以质量信用、产品质量风险分级为基础的分类管理,积极探索生产许可证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监督抽查、执法打假与企业质量信用监管的联动机制,探索开展全市企业质量诚信管理平台建设,实施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严厉惩处质量失信行为。

  11.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充分利用上海市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在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组的组织领导下,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评议应对工作。通过广渠道、多方式的信息服务以及针对性的专项应对研究,帮助本市企业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提升本市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能力,服务上海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12.加强质量技监、检验检疫两局合作。全面落实质、检两局《合作协议》与《合作备忘录》,通过机制创新,有效融合内外检业务,优化整合双方技术保障资源,提高行政监管效能,努力实现“构建协作平台,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出口企业全备案’、‘全过程监管’要求,简化程序、减少收费、鼓励出口,推进浦东新区创建全国质检改革创新区”四大目标。

  (三)提升科学监管水平

  13.创新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按照大质量的观念,加快建立依靠地方、联合部门、抓住企业、监管产品的工作机制。在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执法打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探索新方法,建立新机制,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以食品、农产品、危化品、特种设备等重点工业产品为重点,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监管体系,加强对苗头性、潜在性、普遍性质量安全问题的研究,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探索“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建设,加强产品缺陷信息分析,提高汽车、儿童玩具等产品召回效果。

  14.切实提高产品质量专项治理的有效性。加大对严重质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按照“四查、四建、四落实”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整治。深入开展农资、家电(汽摩)下乡、清新居室、节能减排、民生计量、特种设备等专项治理。针对广大群众反映较多的热点问题,组织打假集中行动。

  15.加强认证监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强制性产品认证和食品农产品认证,鼓励企业通过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提升管理能力,发挥认证促进质量安全的作用。加强对各类认证机构、认证检测机构和认证咨询机构的监管,实施认证有效性监督检查和重点产品专项检查,加大对认证违法行为查处力度,规范认证市场秩序,提高认证公信力。

  16.推进法制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开展《上海市实施食品安全法条例》、《上海市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修订)和《上海市危险化学品气瓶电子标签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规章的立法调研起草工作,做好《上海市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办法》、《上海市工程设备监理管理办法》(修订)立法储备,不断充实完善上海质量技监法规体系。继续清理规范性文件,强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保证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扎实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措施,完善行政审批网上办事制度,不断优化行政审批行为。加强执法工作研究和指导,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开展案卷评查活动,提高执法公信力。加大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社会质量法制意识。

  (四)提升基础保障和基层建设的水平

  17.加大技术机构建设投入。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和行政监管的需要,以提升“计量、标准、检测、监管”能力为主线,以完善标准、计量、产品和工程质量检测等技术基础体系建设为目标,组织完成《上海市技术基础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未来5年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专项。加快实施科技兴检战略,积极推进市质检院、市特种院等技术机构的基地建设。围绕上海9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本着资源共享、强强联合的原则,整合、新建若干国家级质检中心,并提出未来5年以国家级质检中心为核心、市级质检机构为骨干、社会行业检测资源为基础的质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专项规划。

  18.全面提高标准化水平。进一步落实《上海市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建立健全符合上海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积极推进金融服务、航运、电子商务、会展、现代物流、旅游和商贸等领域标准化工作;配合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极参与物联网、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安全、数字电视技术、LED半导体照明等领域标准的制定;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汽车、船舶等支柱产业技术标准的制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强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

  19.加强计量基础建设。合理配置计量公共资源,加强计量标准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建设高水平计量测试实验室,提高对华东地区的量值传递覆盖能力。加强能源计量工作,以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为重点,提高对用能企业的计量服务能力。积极开展“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行动”,落实计量惠民长效机制,加强重点计量器具专项整治,规范市场计量行为。发展和完善计量校准市场,提高为中小企业提供计量技术服务的能力。

  20.提升检验检测技术保障能力。围绕本市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及民生、节能环保、世博保障等重点产品,不断完善本市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检测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检测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切实提高检测工作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对机动车安检机构的资格许可与监管,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进行专项整治,规范安检机构行为,促进行业自律。加大基础性、突破性、带动性强的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力度。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