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应急管理宣教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活动;制定培训与宣传教育方案,每年对全镇街公务员、镇街应急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应急管理办公室全体人员、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信息报告员队伍至少进行一次培训;加强辖区内群众应急知识宣教工作,编印、发放与公共安全知识有关的使用手册;针对季节性突发事件进行宣传和指引;每年举行2次以上的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在显眼位置建有宣传栏、悬挂横幅。
(十一)应急平台
综合应急平台基本建成,或者确定了建设方案,建设资金已经到位,目标达到共享、联动、协同,提高镇街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能力,并实现与上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
(十二)风险隐患排查整改与督查
深入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明确主体责任单位、责任人、主管部门,坚决落实风险隐患整改措施,遏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突出治理重大隐患,实现“大事不出,小事少出”的目标,避免发生重大以上突发事件;建立督查制度,针对风险隐患的基本情况、类型、具体内容、形成原因、确定依据、需整改具体内容、采取的防范措施等,定期对有关基层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实行督查,并进行考评。
(十三) 物资保障
将应急管理经费纳入镇街一级年度财政预算,加大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力度,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前储备必要资金;结合常发、易发的各类突发事件,建有装备库与应急物资储备库;结合实际情况,可与有关企业签订保障供给协议。
(十四)区域联动
与毗邻镇街建立区域应急联动机制,促进镇街之间工作相互交流、信息相互共享、应对突发事件相互支援、应急物资相互整合。
二、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试点村(居)标准
(一)机构设置
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居)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有专人负责应急管理日常工作。
(二)预案体系与演练
拥有10个以上专项预案,其中至少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专项预案:防台风、防洪涝、失火事故处理、水电气事故处理、群体性事件处理、人员紧急疏散(集结);针对村(居)实际修订其他专项预案;收集已有预案并归档备案,每三年进行一次修订,定期组织预案培训,建立预案管理和培训制度;每年举行不少于2次应急演练,并完备演练方案和影视资料。
(三)制度建设
制定应急管理各项制度,主要包括办文、值守应急、信息报告、沟通协调、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制度。
(四)值守应急与信息报送
值守应急:设有值班室,配备相应的通讯工具,落实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实行每日值班台账制。
信息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后按要求向上级及时、简明、准确报告,不得有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的情况。遇有敏感信息立即报告;重大情况、特殊时期每日向当地镇街总值班室上报稳定信息。
(五)应急处置
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事件态势,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按照分级标准向上级报告;根据实际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实施紧急救援;做好信息发布,及时有效地引导舆论;制定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图。
(六)应急避护场所
按照应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划定相应的应急避护场所,总面积不少于5千平方米,可以依据辖区内学校、广场、公园、体育设施、室内场馆、人防设施等公共场所进行划定,有明显的标识指引,并储备基本生活物资;应急避护场所启用时有专人负责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