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蚕业抵御风险机制。加快在宜州市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充分依托茧丝绸加工龙头企业、蚕种场、蚕农合作社,带动广大蚕农参与蚕业保险。在抓好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保险区域范围,减少自然灾害给蚕业生产带来的损失。积极探索和推进蚕桑良种繁育与示范推广补贴、蚕茧最低保护价收购等机制,维护蚕种、蚕茧价格稳定,保护蚕农利益,确保蚕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茧丝储备机制,加强对茧丝绸生产的宏观调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成立广西蚕桑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宜州)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示范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工作。河池市、宜州市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层层落实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商务、国土资源、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质监、物价、环保、林业、畜牧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基地建设有序有效推进。
(二)科学制订规划。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组织制定示范基地建设5年总体规划。重点对宜州市优质原料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村屯)、配套蚕种场建设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丝绸工业园区完善升级、丝绸贸易流通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和规划。
(三)强化人才培养。加强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研究,通过加强“人才小高地”建设等形式,加快蚕桑茧丝绸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与培养,进一步提升产业科技支撑能力,提高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水平。改善基层桑蚕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振兴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四)强化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人员继续教育、非专业人员转岗培训、农村技术辅导员培训等,使每个养蚕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加快建立一支业务精、技术强、素质高的专业技术队伍,全面提高蚕桑病虫害防控、市场信息、技物配送、茧丝精深加工、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出口贸易、经营管理等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五)强化市场管理。加强部门配合,强化执法监督,认真抓好蚕种、蚕药、蚕茧收烘流通、茧丝绸贸易四大市场的管理,以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蚕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尽早颁布实施《广西蚕种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蚕种生产、经营秩序;尽快制定实施《广西蚕茧收烘管理办法》,强化鲜茧收购的质量监督,维护广大蚕农和企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