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局上重点建设好人民路和星海湾国际金融商务区,“钻石海湾”体育文化中心,高新园区和甘井子大东沟生态科技城等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集聚区。旅顺口区重点建设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旅游休闲度假区、历史文化产业区。
要根据生态宜居城市发展要求,主城区基本控制目前的人口规模,积极引导新增人口向北部城市组团转移。控制建筑用地规模和工业项目,调整产业结构与交通布局,逐步转移城市中心区沿海的造船、装备制造业等传统重工业,腾出城市生活亲民岸线,按照国际名城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扩大生态休闲空间,大力开展园林绿地多彩景观等生态环境建设。严格控制山林坡地和沿海地带的过度开发,海岸线和城市山林区实行“空间管制”。
新市区组团
空间范围包括金州新区、保税区和普兰店湾周边地区,是新时期核心城市拓展主要地区,也是大连城市与经济重心北进的重点地区。
新市区在功能上要着力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和先进制造业聚集区、航运服务资源聚集区、临海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建成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区与宜居新市区。在产业上着重发展港航物流、教育文化、信息服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以及生物技术、光电子、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重点规划建设普兰店湾、小窑湾和金州湾新城市功能区,形成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完善的新城市区。
普兰店湾新区是新市区组团、渤海城市组团和黄海城市组团的重要节点,也是未来辐射和服务东北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要集中力量高标准做好规划,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成功发展模式,创新城市与产业发展理念,全力建设以高端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现代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的科学发展先行区,成为新时期核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东北地区及周边地区将企业研发设计中心向该区域聚集。以职业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到2020年初步建成城市功能比较完善、高端产业相对集聚、生态环境良好的具有水城特色的绿色新城区。
黄渤海城市组团
以瓦房店和长兴岛为中心的渤海城市组团,重点发展石化、造船、轴承、重大装备制造、滨海旅游等产业。建设以仓储物流商贸为主的区域物流中心,成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组合港。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型、商贸型、旅游型、生态型中心城镇,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建成具有竞争力的渤海湾畔现代化新兴城市。
以庄河、花园口、长海为中心的黄海城市组团,是北黄海沿岸开发开放的主体。重点发展“静脉”、光伏、新材料、家具制造、海洋水产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国际旅游胜地和区域重要节点城市。庄河要建成区域经济中心和海滨大城市,加快临港经济区和循环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花园口要建设成为辽宁沿海重要的新型产业基地,国家级新材料基地,生态型海滨新城。长山群岛要突出“避暑天堂”和“极品海鲜”的比较优势,近期重点发展旅游度假与海洋牧场,最终构建海岛生态环境友好、产业结构高端、旅游经济发达的岛屿型国际旅游目的地,世界著名的海洋公园。
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向北延伸,建设联系城市组团间的快速交通体系,拉近大连与东北及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增强核心城市辐射和服务功能。
建成哈大客运专线,新建京大客运专线、庄盖高速和皮口到长兴岛高速公路、大连到丹东的城际快速铁路。规划建设以普兰店湾为中心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并延伸到营口、鞍山、丹东、辽阳、本溪、盘锦、锦州等周边城市。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作。推进新机场建设,为2020年实现新老机场切换创造条件。建设连接主城区新市区跨海通道,打造新的出市通道。加快推进城市地铁和轻轨建设,构建现代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竞争力。
加快覆盖全域的热源电源建设。大力发展核电,加快建设红沿河核电二期工程,推进庄河南尖核电和瓦房店江石底核电前期工作。做好LNG的规划利用。
生态建设
坚持生态立市,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构建以人为本、经济与自然良性互动的生态格局,国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环境品质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的“绿色大连”。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加快实施生态工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构建与现代化国际城市相适应的生态环境。
构建现代化的生态安全体系。构筑以主要丘陵山地及其间的林地、农田为基础,形成贯穿南北的生态控制中脊,连接东西山体与沿海地带的生态廊道,覆盖整个城乡的森林生态网络。积极建设大连北部和沿海生态屏障区,加快构建整体连通合理、区域自然和谐、功能多样化的生态安全体系。
加快生态工程建设步伐。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改善生态环境为主体,全方位实施海防林带、水源涵养林、生态河治理、荒山造林补植和湿地保护工程。加快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进一步扩大城市绿地景观林和生态屏障林面积。增加城市道路两旁、公共绿地、公园绿地、风景林地及周边景观林的覆盖度。加快高速公路、滨海公路沿线地区的景观防护林建设。加快城市功能区、重点工业区周边森林隔离带建设,建成人居与生产活动基本在森林中的景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