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拓宽跨越发展战略空间,大力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区域分工合作,加快建设区域核心城市,带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东北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在发展建设中主要坚持以下原则:
着眼全局,统筹内外。从全球的视野谋划区域核心城市的发展,发挥好大连立足东北、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的作用。既要集中力量加快自身的发展,又要积极兼顾与周边的协作带动关系,形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谋划全域,突出重点。依托自身的自然禀赋和发展基础,以整合全域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提升要素效益为目标,大力推进全域城市化。突出发展空间要大、服务功能要全、辐射能力要强、龙头地位要实的战略要点,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现代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立足于中长期的发展环境和要求,借鉴国内外核心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统筹做好总体规划,并依据现实及预期情况,制定分阶段目标和任务,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特别是要逐步解决好影响当前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力推进区域核心城市的起步建设。
战略定位
规划期内大连的发展战略定位为区域核心城市,远期为东北亚重要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按照国家战略要求,在规划期内要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现代产业集聚区和开放创新的重要平台,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功能定位具体分解为: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航运业高度发达,具有适应国际航运船型的国际大港和深水集装箱干线港。建设航空运输业高度发达,拥有东北亚门户枢纽空港。形成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和服务环境。
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以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路为基础,以国际化物流企业为主体,以国际海运物流为重点,以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枢纽型国际物流基地和保税港区为支撑,集国际货物集散与中转、区域物流配送、保税仓储、物流信息服务、物流资源调控等主导功能为一体的物流枢纽城市。
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服务东北,面向东北亚的以期货业为龙头,投资、融资服务为主体,包括涉外金融、保险、金融后台服务的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区域国际期货中心、投资融资中心、国际结算与离岸金融中心、保险和金融服务中心。在建设东北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基础上向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构筑以绿色产业为方向、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以集群发展为特征、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
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提高环境支撑能力,调整优化居住空间,保障生态空间,提高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能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建设文明富裕、环境友好的宜居之城,建设“绿色大连”。
发展目标
在规划期内,实现主要功能定位目标,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产业层次高端、国际交往活跃的区域核心城市。
具体分3个阶段目标。
近期(2010-2015年),主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服务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增强对产业和要素的聚集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壮大经济实力。到2015年,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基本建立。主导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与东北产业关联度密切,经济总量稳居东北地区城市首位。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占东北三省比重达到17%,人均GDP 2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000元。
中期(2015-2020年),重点通过完善服务功能、转移成熟产业、深化区域合作,增强对区域的辐射能力,带动和服务东北地区发展。到2020年,基本确立新的发展方式,“三个中心”的主导地位突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中居于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区域核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地区生产总值占东北三省的比重超过22%,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0000元。
远期(2020-2030年),通过不断创造新的功能优势,大力聚集高级生产要素,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全面增强城市的区域和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到2030年,建成功能完善的“三个中心”和世界级的现代产业聚集区,牢固树立区域核心城市的地位,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城市。
第三章 城市发展
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要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支撑区域物流、人流、资金流、智力流、信息流高效集聚和扩散,引领和带动腹地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