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规划的通知
(大政发[2010]47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现将《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二日
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规划
序言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完善沿海开放战略,推进东北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对大连的新要求、新期待,也是大连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提升大连在东北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核心作用,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大连市委、市政府部署,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在地域范围上,主要立足大连市所辖行政区域及海域,在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上面向辽宁沿海经济带、东北腹地和东北亚地区。在内容上主要围绕建设区域核心城市,着重对提升城市功能、现代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以及宜居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规划基期为2010年,期限为10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30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发展基础
大连市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和近几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能力,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建设区域核心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
具备建设区域核心城市的经济基础。2009年,大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达到世界银行的进入发达国家衡量标准。2009年,大连经济总量占东北14.4%,占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总量56.2%(下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62.9%,海港货物吞吐量占5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占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56.6%,在区域发展中综合实力显著。
具备科学发展新跨越的资源环境与要素支撑。全市未来可建设用地为3237平方公里。近年年实际供水量在10-12亿立方米之间,供水能力占全市水资源量近40%,供水保证率在85%左右。生态环境优势突出,继1999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和2001年“全球环境500佳”后,2009年又荣膺“国际花园城市”桂冠。从土地、水和环境容量等支撑要素看,可以满足跨越式发展和未来区域核心城市建设的需求。
具备现代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的条件。传统的产业结构实现了升级换代,在石化、装备制造和造船等行业形成了一批国家重点骨干企业,占据部分高端市场。以国际航运、物流、金融、旅游、服务外包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升级,形成了以二、三产业并重的产业结构,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基础。
具备与世界联络沟通的影响力。大连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相继建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保税区和大窑湾保税港区等国家级功能区,架起了大连与东北和世界联系的桥梁。近年来,大连多次成功举办了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展会和节庆活动,以及亚欧部长会议、夏季达沃斯年会等世界级高端会议,国际知名度快速提升,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东北地区参与国际交流与经贸合作提供平台,具备建设东北亚国际城市的基础条件。
机遇与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家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继续深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东北进入全面振兴新阶段,为大连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金融危机所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给大连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大连产业的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整合城市资源,实施全域城市化,优化空间布局,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都带来了机遇。经济发展阶段和主客观需求,要求大连在新时期发展中要有新的动力和活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极,不失时机抓紧建设区域核心城市,实现全面率先振兴和科学发展新跨越。
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也面临着挑战,主要是:目前大连的经济总量不够大,辐射能力不够强,带动功能有待提升;与区域核心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仍处于依靠总量扩张和投资拉动阶段,结构有待提升和优化,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传统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对能源和原材料依赖程度高,总量消耗大,节能减排任务重,资源环境压力有待缓解;产业层次总体不高,工业结构有待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功能与产业布局不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发展空间不足,过度集中的城市布局有待优化。这些问题可望在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过程中加以统筹解决。
第二章 总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