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落实政策,强化保障。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推进林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林业成为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2007年,省政府出台81号文件,规范了各级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资规模,规定省、市、县三级政府,每年财政对林业的投入分别不低于本级财政支出的2%、1.8%和1%。2008年和2009年省级财政投入我市林业生态建设资金达到550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超过1.3亿元,社会投入超过1.6亿元。
(四)明晰产权,增强活力。构建管理高效、产权明确、运行有序、充满活力的林权体制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关键。市委、市政府把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林业产权制度,调动社会各方面造林积极性作为推进林业建设的重要体制保障。各地在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明确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多策并举,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如扶沟县实行“一林多制”,郸城县采取成立“林业合作社”,商水县采取拍卖、承包等形式,鹿邑县推行大户承包农田林网、河道树木等办法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目前,全市145万亩集体林地全部明晰了产权,其中90万亩林地已发放林权证。
三、问题和不足
林业生态市和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工程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地方林权制度改革不到位。存在着林木管护措施不力,个别地方新栽幼树有倒歪和损毁现象,造林质量和苗木质量参差不齐。二是全市目前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全市有林地面积145万亩,人均只有0.14亩,活立木蓄积量1800万立方米,人均只有1.68立方米,两项指标在全省均处于较低水平。同时,林业用地少,发展空间有限,难以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生态质量的需求。三是生态保障能力低,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全市片林、林网、通道、围村林多以杨树为主,树种单一、管理粗放、综合效益低。县与县、乡与乡结合部,个别县的大坡大洼仍有大面积的林网空档,同时,还有一些沙化土地急需治理。四是林业产业发展滞后。全市林产品加工业大都以初级加工为主,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差,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林业产业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五是林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对促进农民增收的贡献还比较小。2009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62亿元,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1%左右,全市农民人均林业收入仅为560元,低于全省人均762元的水平。六是资金投入不足,保障能力差。一方面我市属平原农区,上级投入林业建设资金偏少,地方财力有限,金融信贷对林业支持不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业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科技兴林水平低,市、县、乡林业技术推广力量薄弱,林业技术棚架问题突出,与林业改革发展任务不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