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总体目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要求和规范进行管理,使移民新村工程按照当地基本地震烈度进行抗震设防,确保在发生不超过6级地震时房屋不坍塌、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建设配有必要生活设施能临时安置灾民的避难场所。
(三)主要任务。各县市区政府、各相关单位,各级地震、移民、建设部门要制定具体措施,对移民新村建设选址、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实施,确保移民新村建设达到国家相应抗震技术规程要求的抗震设防要求,保证移民生命财产安全。
1、选址阶段。在移民新村工程建设选址时,原则上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地段,即地势开阔平坦,土质硬实的场地,尽量避开不稳定的斜坡及河、湖岸边,避开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段,不要在孤立的山坡、山脊上建房。
地震部门应当依据相关的城市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等现有资料,对拟建移民新村的场址是否存在活动断层、是否可能遭遇砂土液化、软土震陷、滑坡、崩塌、塌陷等地震安全进行评估,提出选址意见,协调资质单位对需要进行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场址提供技术服务。
移民新村工程选址应避开活动断层通过地带,避让距离根据断层的活动特征和上覆土层厚度等因素综合确定。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0.15g分区,且断层为地表或近地表断层时,避让距离应不小于200米;应避开潜在地震滑坡、崩塌、塌陷地带;特别是校址选择应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规定,并避开有隐患的淤地坝、蓄水池(水库)、尾矿坝、储灰库等建筑物下游易致灾区。
2、规划设计阶段。根据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为移民新村工程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确保其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保证一般民居达到当地基本设防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我市中心城区及卧龙区、宛城区处于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分区,相当于地震烈度七度区;其余地区处于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分区,相当于地震烈度六度区)。
对学校、医院等人员集中场所工程按照国家要求提高设防标准,按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设计(即中心城区及卧龙区、宛城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提高为0.15g;其余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提高为0.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