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快客货运站场体系建设。强化道路运输站场的公共基础设施功能,加快建设与路网相协调、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道路运输站场体系。根据道路客货运流量、流向,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合理规划运输站场布局,加快城乡运输站场整合。鼓励城市发展综合枢纽型客运站,中小型城市建设连接中转、辐射乡镇的客运中心。加快农村货运站场建设改造,充分利用乡镇客运站、货运站、邮政网点、供销网点和其他公共设施,设立农村物流网点,形成以干线物流为支撑,以县物流配送中心、乡村货运站场为依托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格局。农村地区公路沿线港湾式停靠站、招呼站与农村公路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实现“路、站、运”一体化发展。
(七)继续实施“水上康庄工程”。进一步抓好陆岛码头建设,加快撤渡建桥,更新升级渡船和渡埠设施,完善陆岛交通码头接线公路,改善海岛与涉渡地区群众出行条件。建设岛屿交通网络,改善岛屿与陆上交通条件,加快内河渡口渡埠改造,实行建桥建路撤渡和升级改造,重点做好渡运距离100-200米的农村渡口撤销工作,2015年前全省实施建桥建路撤渡项目45个、渡埠改造项目200个;全面推进新一轮渡船更新改造,实施渡船更新项目100个,进一步改善渡船安全技术状况,改善海岛及农村涉渡地区群众出行条件。
四、构建城乡协调统一的运输体系
(八)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统筹农村客运和城市公交发展,实现城乡客运班线的“零距离”换乘。按照“集约、惠民、便捷”的原则,加快推进对农村客运的公交化、公司化、区域化改造,优化经营主体,优化线路资源,实现农村客运班线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发班、统一服务,提高营运效率与服务质量,提高城乡客运的公交化、集约化、组织化水平,使城乡居民享受平等的公共交通服务。采取与地域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营模式和组织方式,加快开通农村冷线和农村山区支线客运班线,提高农村地区客运班车通达率,为农民出行和鲜活农副产品交易、农村生活必需品供应等提供方便,加快形成与城乡公交资源相互衔接,方便、快捷、安全的城乡客运网络。
(九)建立与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培育农村物流网络,发展小件快运、特色配送、货运专线等农村物流组织形式,提高农村物流服务能力。充分利用邮政物流网络资源优势,支持邮政物流向农村市场延伸。充分挖掘城乡客运潜在优势,加快小件快运向农村市场延伸覆盖,扶持和推动具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向农村市场延伸。支持“千镇连锁超市”龙头企业配送中心向农村连锁经营网点统一配送商品。扶持一批服务农村的物流信息化项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建立区域性运输市场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平台,引导对物流网点的货源进行统一配载、统一调度、科学组织,提高车辆实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