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目标任务
这次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以撤点并校为基础,以建寄宿制学校为突破口,按照“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县城或乡镇集中、完全小学向乡镇中心区域集中并附设教学点”的调整思路,采取“撤、并、挂、改、建”等措施,撤消布点分散、规模较小、质量差的薄弱学校。要着力采取有效措施先行撤改30人以下的小学和教学点,整合教育资源,在人口密集的乡镇,依托乡镇中心小学和初中建设寄宿制学校;乡镇中心小学可兼并周边邻近的教学点,形成规模优势;对极度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可适当保留附设教学点,并挂靠在相距最近的小学,规模较大乡镇可保留独立初中;将生源不足的农村完全中学改办为独立初中,规模较小的独立初中改办为九年制学校,将规模较小的九年制学校改办为完全小学,将学生人数较少的完全小学改办为附设教学点;大力建设寄宿制学校;农村完全中学要实行高、初中分离办学,并向县城集中。
这次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从2010年开始,到2012年,全市中小学总数保留在1300所左右,其中:高级中学22所左右,独立初中130所左右,九年制学校70所左右,完全小学1100所左右。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资源优化,规模适中,质量相对均衡的中小学分布格局。
四、保障措施
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县区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严格按照审定的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规划,精心组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积极推进。各级党政领导要紧紧抓住这次布局调整的大好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念不动摇,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的宣传动员工作,切实做好基层干部和乡村广大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广大群众转变观念,充分理解和积极支持学校布局调整,把学校布局调整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在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的作用,在条件成熟的乡镇先期办好一批布局结构调整示范校,以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较高的教育质量引导广大群众支持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