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会展、服务外包业聚集区。
以欧亚经济论坛、西洽会、农高会、通用航空等品牌展会为龙头,依托西安高新区和经开区,做大做强会展和服务外包企业,打造区域性会展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
专栏4. 会展、服务外包业聚集区
西安会展业聚集区。依托西安国际展览中心、浐灞国际会议中心和大唐西市等,办好欧亚经济论坛、西洽会和民间博物展会,整合会展资源,改善会展设施,打造西部“会展之都”。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会展聚集区。依托杨凌农高会,走综合性展会与专业性展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实现专题展与农高会综合展的有机结合。
渭南通用航空会展聚集区。依托通用航空产业园,拓展国际通用航空会展平台,加大会展商品的策划、宣传和促销力度,构建渭南会展品牌。
眉县砖瓦机械会展聚集区。依托陕西宝深建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加快砖瓦机械会展交易中心建设,办好砖瓦机械展会,提升砖瓦机械研发制造水平和知名度,争创中国第一砖机城。
西安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依托西安高新区软件园和西安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基地,聚合服务外包企业,强化孵化培育,改善基础条件,大力发展BPO(业务流程)和ITO(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推动西安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
5. 农业服务业聚集区。
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中心,以关中现代农业为重点,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做好农民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专栏5. 农业服务业聚集区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服务聚集区。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设杨凌现代农业科技服务聚集区,提升农作物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农林园艺、节水灌溉和农业信息化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宝鸡现代农业服务聚集区。依托宝鸡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中心、农业信息中心和35个农业专家大院、12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一步做好农民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搞好农业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应用。
渭南现代农业服务聚集区。依托大荔荔民农资公司等企业,大力发展良种繁育供应、技术指导、农机应用、流通加工服务业,建立农业综合信息网络和病虫害防治、农情检测预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服务体系。
铜川周陵现代农业科技示范聚集区。依托九州果业有限公司、陕西大匠农科产业有限公司、周陵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等企业,建设集科技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
|
6. 金融、商贸服务业聚集区。
依托大中城市商业中心和区域商业中心,建设金融、商贸服务业聚集区,大力发展金融和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服务业,完善服务功能,拓宽发展空间,提升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
专栏6. 金融、商贸服务业聚集区
西安金融业聚集区。依托浐灞金融商务区,抓好金融服务核心区、总部商务区、金融产业孵化基地等项目建设,完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创新金融业发展模式。
西安商贸业聚集区。依托实施“唐皇城复兴计划”,加快东大街、解放路、炭市街等商业区改造,抓好万达广场、中国原点新城等一批影响大、功能全的大型商贸项目及特色商业街建设,形成区域商贸中心。
宝鸡商贸业聚集区。加快国际商业广场、嘉隆国际商城、五洲购物中心、高新国际商业广场等大型商业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经二路商务区、特色商业街功能。
延安商贸业聚集区。整合现有商业资源,加快二道街综合商业街、市场沟美食娱乐街、西北川民俗商业街和综合农贸市场建设,推动规模集聚和产业升级。
汉中商贸业聚集区。依托万邦时代广场、世纪阳光、星光百货等大型商场和超市,加快汉中茶城、运达商城建设和北大街商业街改造,打造区域商业核心区。
|
五、保障措施
强化政策、机制、体制、人才、项目、载体“六大支撑”,突破瓶颈制约,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
(一)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产业规划协调,切实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扶助政策,加大在税费、财政、注册、土地、价格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并支持企业用足、用活、用好这些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各项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并根据服务业发展需要,视财政增收情况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各市、县应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业引导资金。继续调整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价格政策,实现与工业同价并轨。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服务企业予以信贷支持,加快开发适应服务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和有实力的企业建立服务业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信用担保机构对服务企业开展业务。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逐步增加服务业用地比例,对鼓励发展的服务业建设项目,在土地供应上给予倾斜。省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
(二)健全组织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充分发挥省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政策扶持和综合协调。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搞好协作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服务业工作领导机制,加强对本地服务业发展工作的指导和协调。要建立健全服务业工作机构,加强服务业工作队伍建设。建立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对服务业工作绩效及发展状况的考核评价,形成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合力。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提高服务业统计的全面性、精确性和及时性。组建陕西省服务业联合会,支持服务业商会、行业协会发展,积极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和服务产品技术创新、交流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协会推动、行业自律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新机制。
(三)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开放合作。
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约束,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发展机制。积极推进国有服务企业的改革,培育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加大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稳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特许经营制度。推进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现后勤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分离。积极推进企业内部二三产业分离,引导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来陕投资设立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等。完善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体系,支持有实力的服务企业开展跨地区性经营,建立健全国内国际营销网络。加强与港澳台、长三角等区域服务业的交流和合作,在合作中拓展我省服务业发展空间。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
构建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体系,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各类服务业所需人才。引导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与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培养服务业紧缺人才。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实训基地,支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再培训、再教育。完善和规范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健全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积极吸引和聘用国内外高级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来我省创业,组织实施服务业管理人才培养工程,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针对不同类型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研究完善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有关政策,建立多元化分配激励机制,大力改善用人、留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