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初~2011年底)。总结交流试点经验,持续推进本质安全型煤矿建设。全市60%生产矿井全部达到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20%的生产矿井达到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20座以上煤矿建成本质安全型煤矿。
3整体实现阶段(2012年初~2013年底)。加强煤矿基础管理,建立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到2012年,60%以上煤矿企业建成本质安全型煤矿。所有煤矿都建立起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开展体系认证工作;2013年,30%以上煤矿达到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80%以上煤矿建成本质安全型煤矿。
三、主要任务
(一)提升产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关井计划,明确保留矿井数量、名单、井型规模及矿井布局,明确关闭矿井数量、名单及关闭期限,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资源枯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煤矿。
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按照总量适度、优化布局、产能置换、关小上大、提高水平的原则,制定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关闭方案,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煤矿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所属煤矿单井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薄煤层不低于30万吨/年)。新建煤矿企业原则上不低于120万吨/年。整合后的矿井达到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标准,全市保留煤矿110座。
建立煤炭大企业、大集团。研究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科学确定煤炭资源价款,引导地方煤矿与大型煤矿企业的整合工作,支持整合后的煤矿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实现煤炭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安全生产信息化。大力支持骨干煤炭企业重组整合中小煤矿、控股办大矿,提高生产规模,努力建成5家5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集团,使办矿体制明显改善,办矿企业减少到22家,形成以股份制为主,国有、民营共同发展的办矿格局。
(二)提高从业人员本质安全素质
严格人员准入标准。在全市所有煤矿推行劳动用工准入制度,对煤矿现有从业人员进行考核过渡,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变招工为招生,新招工人由煤炭管理部门统一培训发证,持证上岗。对煤矿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工作经历、接受培训情况等准入条件做出规定,从源头上严把人员准入关,提高人员准入门槛。煤矿矿长、技术人员必须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煤矿采矿、通风安全、机电、地测等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册职工中的比例要达到5%以上,高级技术工人占在册职工的10%以上。煤矿企业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注册安全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