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生产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基础,是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要加大资金投入,以“养殖户投入为主,政府适当补助”为原则,切实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要认真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紧紧抓住产地环境、无公害认证、三区分离、档案记录、饲养规程、质量监管、污染治理等七项标准化技术重点,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争取到2015年,全市所有生猪存栏500头以上、家禽存栏5000羽以上的养殖场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
(八)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
加大对畜禽良种繁育基地、种畜禽质量监测、疫病诊断、动物检疫、动物卫生监督仪器设备的投入:健全市、县(区)、乡镇三级生物制品的冷藏设施和疫病监测网络;完善市、县(区)两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加快无定疫病区项目建设,以市级动物疫病诊断中心为龙头,五个县(区)动物疫病诊断化验室为骨干,建成比较完备的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和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对畜禽商品量大,具有一定外向型畜牧业经济基础的乡镇,建设集中连片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按照国际惯例的要求,控制和扑灭畜禽主要传染病;加强饲料监测体系建设、巩固完善市级饲料质量检测机构和建立饲料质量监测预报网络。
七、建设重点
(一)畜禽良种工程。重点建设全市十大种猪企业、十大种禽企业,提高我市畜禽良种生产能力以及质量水平。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加快全市20大种畜禽场建设进度,改扩建标准化种畜禽舍,加大引进优良种畜禽;二是加快莆田黑猪、白绒乌骨鸡保护开发,选育、扩大核心群;三是增设基层人工授精站点和设立繁育改良技术服务;四是建立市级种畜禽测定中心,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加快开展优良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具体项目包括:莆兴、优利可、鸿达等10个种猪企业良种建设;克里莫、温氏等10个种禽企业良种建设;市级种畜禽性能测定中心建设;国家级优良地方畜禽遗传资源莆田黑猪保种场、扩繁场建设;莆田白绒乌骨鸡种质资源场建设等5个项目。
(二)产业提升工程。按照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的要求,以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和集约化养殖为重点,重点扶持建设年出栏10万头商品猪的莆田市鸿达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由秀屿区华泰农牧有限公司、绿康农牧有限公司等10家农牧业公司组成),并改建、扩建、新建畜禽养殖场和畜牧生态养殖小区80个。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或改造畜禽养殖栏舍、场地、生产设施,建设防疫和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推广应用良种、先进饲养管理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等。具体项目包括:按照科学规划、高标准、重示范的要求新建、扩建莆田市鸿达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重点项目,推进全市生猪标准化养殖进程;巩固、提升现有的福建天怡现代农业、莆田市优利可、仙游百信现代农业等41个生猪规模标准化养殖场;扩建、新建29个规模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小区;改建、扩建、新建10个标准化家禽养殖场等4个项目。
(三)畜禽污染治理工程。对禁建区、可养区内现有年存栏生猪200头以上和存栏家禽2000羽以上的畜禽养殖场的畜禽排泄物进行综合治理,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水达标排放。同时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重点建设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全市50个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改造畜禽舍“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设施、建设与规模养殖场相适应的堆粪池、沉淀池、厌氧发酵池、氧化池(塘)、人工流湿地等畜禽排泄物处理设施;建设用于资源化利用所配套的灌溉管(渠)道、有机肥加工厂、消纳肥、水的牧草基地、沼气工程、农作物秸秆和牧草青贮窖等资源化综合利用设施。
(四)动物保护和畜产品安全工程。主要实施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和饲料安全生产监测体系建设。重点建设以市级兽医实验室为骨干,县区为分支的动物疫病监测系统;以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为主的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建设以及饲料安全生产监测体系建设。建设项目主要为:市级动物疫病实验室改扩建、各县区动物疫病实验室改扩建、市级动物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等3个项目。
(五)畜牧业信息化工程。以中国畜牧业监测信息平台、福建动物防疫网、福建动物卫生监督网等网络技术为依托,建立联结市场、企业、养殖场(户)与畜产品消费者的商务信息平台;建立联结科研院校、技术推广部门、科技工作者与生产经营者的科技信息平台;建立政府部门联系社会各界和农民的政务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主要建立莆田市畜牧兽医信息平台和信息点、行业综合数据库和网络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