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粤国土资地环发〔2010〕204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东省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认真贯彻执行。
值班电话:020-87795576(24小时)、020-38817475
传真电话:020-38802894、020-87795576
二○一○年四月十六日
广东省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了指导全省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
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粤府〔2007〕68号)的精神,结合我省近年来突发性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和2010年各市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核实情况及广东省气候中心2010年气候趋势预测,编制本方案。
一、广东省2009年地质灾害概况
(一)地质灾害灾情
2009年全省发生较大规模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共238宗,其中,滑坡103宗、崩塌102宗、地面塌陷30宗、泥石流3宗。造成死亡19人,受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8655.26万元。自然因素为主诱发地质灾害215宗,占总数的90.34%,人为因素为主诱发地质灾害23宗,占总数的9.66%。主汛期(4~10月)发生地质灾害217宗,占全年地质灾害总数的91.18%;全年导致人员伤亡地质灾害11宗,仅占总数4.62%,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大幅下降,分别下降了48.6% 和60%。
(二)地质灾害发生特点
据广东省气候中心监测结果,2009年全省降水分布严重不均,先后受“莲花”、“浪卡”、“莫拉菲”、“巨爵”等7个热带气旋的严重影响,因此,2009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为:一是汛期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地质灾害宗数占全年总数的81.5%;二是受局部地段强降水影响,导致地质灾害发生早,频率高;三是局部地段强降雨导致群发性地质灾害,有效预防难度大,导致人员伤亡;四是3级以上地质灾害预警发布后,当地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滞后。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析
2009年因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呈大幅度下降,经分析,主要原因有:一是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精心组织,科学部署,靠前指挥,加大投入,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二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全面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高了科学避灾和自救能力,重大地质灾害险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避免了群死群伤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三是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年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起,有效避险2283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34.38万元,防灾减灾效果显著。
二、2010年度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一)2010年降雨趋势预测
根据广东省气象局2010年3月19日《2010年华南汛期气候趋势预测》,2010年汛期广东省总雨量偏少,影响或登陆的热带气旋属正常年景。
降水:汛期总雨量偏少1成,其中前汛期(4~6月)雨量大部地区偏少1~2成,后汛期(7~9月)雨量正常略偏少。开汛期预计在4月中旬前期。汛期内降水分布不均,前汛期降水前少后多,降水集中期分别为5月上旬前期、5月下旬中后期、6月上旬前中期、6月中旬中期和6月下旬中后期,可能出现前旱后涝现象,降水集中期内可能发生洪涝和山洪灾害。2010年11月,广东省降水大部地区偏少。
热带气旋:2010年登陆和严重影响我省热带气旋4~6个,其中至少有1个强台风。初旋可能出现在7月上旬,终旋可能在9月下旬。
(二)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2010年全省降雨趋势预测,结合近年来我省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特点,2010年我省地质灾害总的趋势是,局部强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前汛期(4~6月)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频率可能比常年低,但应注意由于降水偏少可能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岩溶地面塌陷灾害发生,但要注意5~6月降雨集中期暴雨中心区(清远、佛岗、河源、龙门、海丰、陆丰、恩平、阳江、珠海等)可能引发群发性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后汛期(7~9月),虽然广东省大部分地区降雨略偏少,但要加强暴雨中心区(深圳、珠海、江门、阳江、汕尾、揭阳普宁等)可能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防范工作,并将台风强降雨期间作为防范群发性地质灾害的重点时段。全省枯水期(1~3月、9~12月),由于降雨偏少,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应注意粤北、粤西等石灰岩分布区发生岩溶地面塌陷,特别要注意防范重大地下工程施工(采矿、地铁、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抽排地下水导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地质灾害。
2010年,全省地质灾害接近正常年景,汛期地质灾害主要出现在5~8月,局部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三、2010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我省每年的主汛期为4~10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此时段还是台风暴雨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因此,我省地质灾害防范时期为4月15日至10月15日,重点防范时期为5月1日至9月30日,具体防范时段为5月上旬前期、5月下旬中后期、6月上旬前中期、6月中旬中期和6月下旬中后期。其他时期应加强防范人为工程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质灾害,加强各类地下工程建设可能导致地面塌陷的监测预警预报工作,特别要高度重视广州地铁、广佛地铁、贵广铁路、广珠铁路等重大工程可能引起的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防治工作。
四、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地区
在总结分析多年来地质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灾害损失程度的基础上,将全省划分6个地质灾害防治区。
(一)粤北中低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区(Ⅰ)
本区包括韶关、清远市辖区,已查明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168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8086.97平方千米。区内主要交通线路有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及国道线穿越本区。该区由中低山和岩溶盆地组成,山势高峻,地形切割强烈,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地段风化层较厚,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易发生地质灾害。历史上降雨中心以清城、连南为中心,汛期特别注意预防自然和人为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英德、连州隐伏岩溶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同时,应加强大宝山多金属矿和凡口铅锌矿等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工作。
(二)粤东低山丘陵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区(Ⅱ)
本区包括梅州、河源市辖区及惠州市所辖龙门县。已查明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185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10794.99平方千米。该区花岗岩和变质岩风化残积土层分布广,厚度大,侵蚀、剥蚀、切割作用强烈,局部水土流失严重,汛期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频率高。今年汛期可能形成梅州五华县、河源市紫金县两个暴雨中心,汛期应重点预防五华、梅县、大埔、龙川、紫金、和平县等地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以及居民切坡建房形成的不稳定高陡斜坡,特别要注意在2009年汛期发生群发型地质灾害的兴宁市罗浮镇浮塘村、平远县泗水镇木联村、大新村、大埔县光德镇沙平村等地段潜在隐患点的复活。同时,应加强梅州市所属煤矿采空区和兴宁市、蕉岭县、五华县、平远县,惠州市龙门县等地采矿活动可能引起地面塌陷的监测预防工作。
(三)粤西低山丘陵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区(Ⅲ)
本区包括肇庆市所辖怀集县、广宁县、封开县、德庆县,云浮市全部,阳江市所辖阳春市,茂名市辖区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湛江市所辖廉江等市。已查明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121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9154.92平方千米。该区岩石节理裂隙发育,风化作用强烈,覆盖层厚薄不一,山区河流切割较强烈,易发生地质灾害。汛期可能形成罗定~信宜市暴雨中心,重点预防罗定、信宜、化州、郁南、云安、新兴、高州、德庆县(市)东北部等地可能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加强2009年汛期发生群发型地质灾害的信宜市思贺镇八排山马湖村、三屋大坑村等地段潜在隐患点可能复活的监测预警工作和防范云城区、阳春市春城~春湾、德城~六都地面塌陷灾害,特别注意西江河段两岸、贵广铁路施工可能引发的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同时加强云浮硫铁矿、茂名高岭土等大型采矿场崩塌和滑坡的监测预警工作。
(四)珠江三角洲平原台地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区(Ⅳ)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顺德、江门、中山、东莞市辖区,肇庆市辖区和四会、高要市,惠州市除龙门县以外地区。已查明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65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6289.54平方千米。本区以台地、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普遍分布第四纪沉积淤泥类软土,易诱发地面沉降;广州市白云区、荔湾区、花都区和增城市,深圳市龙岗区,佛山市南海区和高明区,肇庆高要市和惠州市惠阳区等地,局部石灰岩分布,易诱发岩溶地面塌陷;广州市花都区和增城市,深圳市,肇庆高要市汛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珠江三角洲地区二十世纪80年代大规模工程建设开挖形成的危险边坡,受热带气旋影响,在强降雨作用下,常诱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汛期重点预防山地与平原交接地段的从化市、增城市和105国道从化至新丰段以及危险边坡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同时加强河口三角洲地面沉降和从化市、增城市派潭、白云区、荔湾区、花都区、佛山市南海区和高明区、深圳市龙岗区岩溶地面塌陷灾害的监测预警,广州市及其周边要特别加强防范地铁、贵广铁路和广珠铁路等重大建设工程施工可能引发地面塌陷与地面沉降地质灾害。
(五)沿海平原台地崩塌、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区(Ⅴ)
本区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市辖区,茂名市所辖电白县,阳江市辖区、阳西、阳东县,湛江市所辖吴川市。已查明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203 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4847.27平方千米。本区以平原、台地、丘陵为主,第四纪沉积软土及风化残积土分布广、厚度大。受热带风暴影响带来的暴雨经常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汛期重点预防重要公路、堤坝和工程建设引起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并加强防范软土分布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
(六)雷州半岛地面沉降为主的地质灾害区(Ⅵ)
本区包括湛江市辖区、遂溪县、雷州市、徐闻县,已查明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20 处,地势平坦,第四纪松散松软沉积土、火山岩残积土发育。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受台风暴雨袭击,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17~1802毫米,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地区可能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面沉降。该区重点预防地面沉降地质灾害,汛期还应注意局部地区引发的小型崩塌地质灾害。
五、重要地质灾害预防区(隐患点、段)
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为人口密集和重要生命线工程通过的地区。2010年我省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地区为粤北、粤东和粤西山区的暴雨中心地带和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以本方案所列出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省级预防重点,未列入本方案的其他地质灾害隐患点,各地应分别在市、县(市、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予以明确。同时,应加强公路、铁路、水利、油气管道等重要工程、大型露天矿山影响范围内高陡边坡和地质灾害易发区人类工程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预防。本方案所指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地区、段)包括:
(一)规模大、威胁人员100人以上、社会影响大、经济损失严重,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770处(附表1),其中将威胁人员1000人以上的6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防范重点。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的县(市、区)36个;重点防范城镇(乡)居民集中区12处;重点防范公路13条、铁路2条、水库3座、矿山6处、广州市地铁、珠江三角洲轨道交通线网、贵广铁路和广珠铁路(附表2)。
(二)已完成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段(附表3)。
(三)2009年汛期发生群发性地质灾害地段潜在隐患点复活的地区。
(四)预测2010年暴雨中心地区。
上述地区(隐患点、段)受台风、暴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易诱发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重点防范。所在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统一部署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各级国土资源、建设、水利、交通、教育、旅游、气象等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汛前,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段)的全面检查;汛期开展经常性巡查、监测预警和24小时值班,并做好防灾、避灾、救灾的应急准备的各项工作,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目标
各级人民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决贯彻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方针,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具体负责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领导到位、任务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周密部署,靠前指挥,快速反应。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必须按照防灾责任制的要求,明确各隐患点所在地区、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责任,落实专人负责。各责任人必须上岗到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各地要按照《广东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及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和工作情况。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组织好监测预防、预警预报、群测群防、灾害现场应急调查和及时开展趋势预测等工作,并协助当地政府及时提出相关措施,制定人员紧急避险和安全转移的应急方案,努力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在次年的1月5日前报送当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二)制定防治方案,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上一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会同建设、水利和交通等有关部门,结合本行政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危害性等情况,组织编制和落实本地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出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具体防灾措施,落实监测预警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协助有关部门确定避灾方案和紧急疏散路线。各地编制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在4月中旬之前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防治方案应作为地方政府指导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依据。
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各地要按照《广东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各市、县(市、区)要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机制,建立预警预报应急指挥系统,做到地质灾害隐患点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及时消除隐患,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对违反规定或不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发生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要按照国务院《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抓好基础研究,推进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在开展“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研究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市、县(市、区)“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各地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镇(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时,应按《
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强制性的内容。地质灾害易发区城镇,必须编制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避免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新建城镇和村庄。
(四)消除灾害隐患,加快实施地质灾害勘查治理工程
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抓好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印发的《广东省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程“十一五”实施方案》和《全省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搬迁避让与勘查治理工程方案》的实施工作,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各地要根据实际,积极安排和筹措资金,加快危害大、影响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点勘查治理或搬迁避让工程进度。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配合各级政府落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的监督指导工作,确保“十一五”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落实防治经费,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投入保障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务院《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
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投入保障机制,根据本地区财政状况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合理安排地质灾害调查、预防和治理经费,并纳入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广东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防体系,确保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尽快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管理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强化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重要作用,通过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使处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做到“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预报、自我防范、自我应急、自我救治”,增强社会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的能力。汛期前,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技术力量对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检查;汛期中开展巡查和应急调查,并根据全省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预警预报工作;汛期后进行复查与总结。要充分发挥各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和地质队伍以及有关专家在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处置工作中的作用。此外,各有关部门还应根据震情信息,做好地震地质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实际,组织或指定一支抢险救灾应急队伍,以备担任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任务,全面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七)加强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地质灾害违法行为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
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制度,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审批新建住宅以及爆破、削坡和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依法查处违反国务院《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注重预防山区城镇建设、农村建房和山体过度开发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指导矿山企业做好矿区防灾减灾预案,最大限度地避免矿山建设生产引发突发性地质灾害。
(八)加强协调沟通,建立协同联动机制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财政、民政、教育、水利、交通、公安、铁路、防汛救灾、气象等有关部门以及村委会要加强协调、沟通与合作,互通情报,确保省、市、县(市、区)、镇(乡)村五级之间信息畅通,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迅速准确,确保全省汛期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预警预报和防灾工作信息畅通。各地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多部门协同处置地质灾害的联动机制,形成快捷、高效的抢险救灾合力。
(九)加强技术协作,提高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精度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气象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成功经验,认真开展地质灾害成灾趋势分析,提高三级以上地质灾害预警等级的精度。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研究和技术开发,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水平,认真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月报、季报和年度总结工作。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要及时把汛期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快速传送到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地质灾害预警等级做好预防应对工作,并及时反馈该地区预警等级发布后的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信息。
(十)夯实基础,加快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
各地要按照《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46号)要求,积极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有组织、有预案、有规划、有制度、有宣传、有经费、有手段、有预报、有监测、有警示)建设,2010年9月底前,每个地级以上市建成达到“十有县”建设标准并通过专家验收的县(区)不少于2个,全面提高我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能力。
(十一)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
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张贴宣传画、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等方式,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做到地质灾害预防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特别是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3.19《
矿产资源法》颁布纪念日”和“6.25土地日”等开展宣传咨询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地质灾害的处置能力。
七、地质灾害监测预防与应急处置责任
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防工作要在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利、教育和旅游等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认真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段、区)监测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属地负责”的原则,对威胁矿山、公路、铁路、水利等设施和学校、旅游景区(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别由所在地各有关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测预防和险情应急处置;对于威胁居民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当地县(市、区)、镇(乡)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监测和险情应急处置。汛期前,各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段、区)进行全面的检查,落实防灾、避灾、救灾的组织机构、资金和物质准备,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一方平安。
附表1
广东省2010年威胁100人以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共36页第1页)
序号
| 隐患点(片)位置
| 灾害类型
| 坐标
| 灾害体
规 模
| 灾害特征
| 威胁对象
| 预防要求及防治对策
|
稳定性
| 危险性
| 威胁人员(人)
| 潜在经济损 失
(万元)
|
1
| 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夏茅村
| 地面塌陷
| 113°14′48″23°13′43″
| 中型
| 差
| 大
| 381
| 300
| 成立防灾领导小组,明确监测人、责任人,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制定应急方案,开展气象预警预报,进行地质灾害监测,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转移危险区内人员,保证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落实避让搬迁或工程治理措施。
|
2
| 广州市南沙街白坭山边坡
| 崩塌
| 113°35′24″22°45′48″
| 中型
| 差
| 大
| 150
| 500
|
3
| 广州市南沙街大岭界村富信制衣厂
| 崩塌
| 113°33′39″22°45′12″
| 中型
| 差
| 中等
| 600
| 1000
|
4
| 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奥园边坡
| 崩塌
| 113°34′56″22°45′32″
| 中型
| 差
| 中等
| 250
| 800
|
5
| 广州市南沙区明幸电子厂北东侧
| 崩塌
| 113°32′51″22°46′46″
| 中型
| 差
| 中等
| 100
| 50
|
6
| 广州市东红化工厂(实创化工有限公司)
| 崩塌
| 113°35''03" 23°16''39"
| 中型
| 差
| 大
| 150
| 200
|
7
| 广州市萝岗区联和街社区山下社园山仔
| 崩塌
| 113°25''07" 23°12''03"
| 中型
| 差
| 中等
| 100
| 585
|
8
| 广州市萝岗区岭头社区茅坦开源直街宿舍
| 崩塌
| 113°30''03" 23°13''03"
| 中型
| 差
| 大
| 150
| 1200
|
9
| 从化市良口镇胜塘村一社
| 崩塌、滑坡
| 113°44''24" 23°45''24"
| 中型
| 差
| 大
| 135
| 250
|
10
| 从化市良口镇联群二社
| 崩塌、滑坡
| 113°43''43" 23°46''19"
| 中型
| 差
| 大
| 115
| 40
|
11
| 从化市良口镇锦村瓦坑社
| 崩塌、滑坡
| 113°50''01" 23°43''03"
| 中型
| 差
| 中等
| 160
| 320
|
12
| 从化市吕田镇小杉村南山社(丘石清)
| 地面沉降
| 113°57''43" 23°45''49"
| 中型
| 差
| 中等
| 103
| 85
|
13
| 从化市吕田镇水埔村里鱼塘社(李永昌)
| 地面塌陷
| 113°55''27" 23°48''32"
| 中型
| 差
| 中等
| 120
| 75
|
14
| 从化市吕田镇鱼洞村二社(罗发波)
| 老滑坡
| 114°01''19" 23°46''46"
| 中型
| 差
| 中等
| 106
| 105
|
15
| 从化市鳌头镇山心村高丰(高社明背后)
| 崩塌
| 113°18''19" 23°38''32"
| 中型
| 差
| 中等
| 130
| 130
|
16
| 从化市江埔街和睦村大岭围
| 崩塌
| 113°38''13" 23°31''24"
| 中型
| 差
| 大
| 140
| 200
|
17
| 从化市江埔街海塱村大灶佛(G105国道旁)
| 崩塌
| 113°35''07" 23°31''26"
| 中型
| 差
| 大
| 100
| 1000
|
18
| 从化市温泉镇卫东村隔海社
| 地面沉降
| 113°40''14" 23°39''01"
| 中型
| 差
| 中等
| 250
| 150
|
19
| 从化市温泉镇水口一社
| 崩塌
| 113°41''23" 23°33''16"
| 中型
| 差
| 中等
| 187
| 5
|
附表1
广东省2010年威胁100人以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共36页第2页)
序号
| 隐患点(片)位置
| 灾害类型
| 坐标
| 灾害体
规 模
| 灾害特征
| 威胁对象
| 预防要求及防治对策
|
稳定性
| 危险性
| 威胁人员(人)
| 潜在经济损 失
(万元)
|
20
| 增城市增江街东山路81号(马骝山)
| 崩塌
| 113°50''17" 23°17''42"
| 中型
| 差
| 大
| 110
| 250
| 成立防灾领导小组,明确监测人、责任人,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制定应急方案,开展气象预警预报,进行地质灾害监测,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转移危险区内人员,保证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落实避让搬迁或工程治理措施。
|
21
| 增城市小楼镇腊布村腊布小学东侧
| 崩塌
| 113°47''06" 23°25''12"
| 中型
| 差
| 大
| 100
| 200
|
22
| 增城市新塘镇渔村街1-76号
| 地面沉降
| 113°35''47" 23°06''22"
| 中型
| 差
| 小
| 300
| 212.8
|
23
| 深圳市插花地
| 滑坡
|
| 特大型
| 差
| 大
| 30000
| 100000
|
24
| 汕头市金平区东方街道浔洄老村
| 滑坡
|
| 中型
| 差
| 大
| 200
| 100
|
25
| 汕头市濠江区觉石小学
| 滑坡
|
| 中型
| 差
| 大
| 300
| 200
|
26
| 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新暦村
| 地面沉降
|
| 中型
| 差
| 大
| 300
| 150
|
27
| 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西新村
| 塌陷
|
| 中型
| 差
| 大
| 300
| 200
|
28
| 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办大雾岗
| 崩塌
| 23°00′15″,113°04′58 ″
| 小型
| 差
| 大
| 200
| 250
|
29
|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夏北片区
| 地面沉降
|
| 中型
| 差
| 大
| 200
| 5000
|
30
|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黄岐海北片区及里水镇草场村
| 地面沉降地面塌陷
| 23°08′22″,113°11′20 ″
| 中型
| 差
| 大
| 1700
| 10000
|
31
|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办大门飞鹅山西南侧
| 滑坡
| 22°48′38 ″,113°14′21 ″
| 中型
| 差
| 大
| 1000
| 6000
|
32
| 佛山市三水区荷城道富湾李家村
| 地面塌陷
| 22°59′36 ″,112°49′38 ″
| 小型
| 差
| 大
| 385
| 500
|
33
| 佛山市三水区荷城街道玉兰巷北侧
| 滑坡
| 22°54′06 ″,112°52′51 ″
| 小型
| 差
| 大
| 350
| 2000
|
34
| 佛山市三水区荷城街道黄翁山西侧
| 崩塌
| 22°54′12 ″,112°52′27 ″
| 小型
| 差
| 大
| 120
|
|
35
| 佛山市三水区荷城街道苏棠村西北
| 滑坡
| 22°54′16 ″,112°52′44 ″
| 小型
| 差
| 大
| 119
|
|
36
| 佛山市三水区荷城街道井溢村后山
| 滑坡
| 22°53′54 ″,112°53′02 ″
| 小型
| 差
| 大
| 100
|
|
37
| 韶关市曲江区深渡水乡石人嶂
| 泥石流
| X:2749625 Y:20209550
| 大型
| 差
| 大
| 5200
| 187
|
38
| 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新塘村焦子坝
| 滑坡
| X:2716000 Y:19737400
| 小型
| 差
| 大
| 650
| 392
|
39
| 韶关市曲江区沙溪镇凡洞矿尾坝
| 滑坡
| X:2721000 Y:19776700
| 中型
| 差
| 大
| 998
| 120
|
附表1
2010年广东省威胁100人以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共36页第3页)
序号
| 隐患点(片)位置
| 灾害
类型
| 坐标
| 灾害体
规 模
| 灾害特征
| 威胁对象
| 预防要求及防治对策
|
稳定性
| 危险性
| 威胁人员(人)
| 潜在经济损 失
(万元)
|
40
| 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水文村五联板厂
| 滑坡
| X:2733500 Y:19756600
| 小型
| 差
| 中
| 100
| 350
| 成立防灾领导小组,明确监测人、责任人,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制定应急方案,开展气象预警预报,进行地质灾害监测,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转移危险区内人员,保证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落实避让搬迁或工程治理措施。
|
41
| 乐昌市坪石镇河西职工住宅区
| 滑坡
| X:2798700,Y:38403100
| 大型
| 差
| 大
| 400
| 800
|
42
| 乐昌市五山镇青岭村江西排
| 崩塌
| X:2806650,Y:19755800
| 中型
| 差
| 大
| 370
| 140
|
43
| 乐昌市坪石镇金鸡村金鸡岭
| 崩塌
| X:2799830,Y:19706150
| 小型
| 差
| 大
| 150
| 300
|
44
| 乐昌市秀水镇西河村八字岭
| 滑坡
| X:2786500,Y:19698875
| 小型
| 差
| 大
| 146
| 118
|
45
| 乐昌市秀水镇消山村畔湖
| 滑坡
| X:2781060,Y:19699710
| 小型
| 差
| 大
| 105
| 92
|
46
| 乐昌市黄圃镇石溪村杨柳塘
| 滑坡
| X:2717750,Y:19717300
| 小型
| 差
| 大
| 115
| 83
|
47
| 乐昌市两江镇茶坪村蛇岭组
| 滑坡
| X:2813830,Y:38428900
| 大型
| 差
| 大
| 106
| 80
|
48
| 乐昌市梅花镇关春原职工住宅区
| 滑坡
| X:2790500,Y:38404400
| 大型
| 差
| 大
| 300
| 600
|
49
| 乐昌市白石镇当阳村南袍
| 滑坡
| X:2823646,Y:19722222
| 小型
| 差
| 大
| 205
| 272
|
50
| 乐昌市九峰镇三联村梅子坪
| 滑坡
| X:2806979,Y:19732740
| 小型
| 差
| 大
| 175
| 148
|
51
| 乐昌市两江镇电信塔
| 滑坡
| X:2807590,Y:19728896
| 中型
| 差
| 大
| 242
| 690
|
52
| 乐昌市两江镇上长塘拱前
| 滑坡
| X:2807517,Y:19728226
| 小型
| 差
| 大
| 212
| 146
|
53
| 乐昌市庆云镇五里冲榨树背
| 滑坡
| X:2811083,Y:19727829
| 小型
| 差
| 大
| 108
| 88
|
54
| 乐昌市乐城办事处西联村老虎头
| 地面塌陷
| X:2783475,Y:19734830
| 中型
| 差
| 大
| 153
| 202
|
55
| 乐昌市大源镇桥头村塘窝子
| 地面塌陷
| X:2792226,Y:19723130
| 大型
| 差
| 大
| 440
| 218
|
56
| 乐昌市坪石武阳司月明滩
| 滑坡
| X:2797382,Y:19696645
| 小型
| 差
| 大
| 202
| 420
|
57
| 坪石神步村成家岸
| 滑坡
| X:2794060,Y:19728229
| 小型
| 差
| 大
| 233
| 411
|
58
| 乐昌市大源镇大长滩葫芦丘
| 滑坡
| X:2799213,Y:19701798
| 小型
| 差
| 大
| 103
| 94
|
59
| 乐昌市秀水镇西河村新村组
| 崩塌
| X:2785800,Y:19698755
| 小型
| 差
| 大
| 149
| 99
|
60
| 仁化县红山镇小楣水麻竹下
| 崩塌
| X:2786900,Y:19763950
| 小型
| 差
| 大
| 120
| 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