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促进新兴流通业态加快发展。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名优商品购物街、特色餐饮食品街、大型超市、便利店、直销、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和经营方式。鼓励大型购物中心、大中型超市、品牌专卖店及条件较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等连锁超市配置电子支付等刷卡消费设备,发展信用消费。切实解决现代流通业发展缓慢、信用消费不足、消费者刷卡支付不便等问题,大力促进信用消费。通过以上措施,实现新兴业态销售额年均增长20%。
(五)促进县乡农村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在2009年已改造完成128个农贸市场的基础上,再重点规划建设200个县乡农贸市场(“退市还路”工程项目),完善农村集贸市场基础设施,硬化农产品交易场地,建设市场交易大棚,改造市场公共卫生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切实解决农民“卖难买难”和农产品交易“占路为市”问题。
(六)继续加快建设连锁农家店。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发展农村连锁直营店,加强县乡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建设。在现有11400个连锁农家店的基础上,到2012年,规划新增10000个标准连锁农家店,累计达到21400个标准连锁农家店。改造200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不断提高农村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统一配送率。切实解决农村消费不方便、不实惠、不安全的问题。
(七)完善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服务网络。支持招标确定的承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优化网点布局,向居民社区、乡镇、村延伸服务,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到2012年,规划建设改造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服务网点3000个,商品配送、维修中心200个。切实解决农村家电、汽车销售和售后维修服务问题,拉动农村消费。
(八)加强商品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发建设若干综合性物流园区和服务区域批发市场的物流配送中心。发挥商贸、邮政、烟草、医药、物产、盐业、供销等流通企业的配送优势,加强分工协作,形成省市县三级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开展物流示范城市、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和示范技术等不同层次现代物流示范工程建设,带动和提升我省现代物流整体水平。鼓励和支持全省物流协会发挥作用。切实解决现代物流业发展缓慢、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九)建立商品市场监测及预警应急机制。重点跟踪监测粮食、肉类、蔬菜、食糖、成品油、化肥等商品市场运行状况,完善省市县三级商品市场运行监测调控和突发事件预警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省级肉类、食糖、盐、边销茶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和成品油商业储备制度、化肥商业淡季储备制度。选择有条件的市州开展应急商品商业代储体系建设试点。切实提高政府部门监测调控和应对市场异常波动、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的能力。
(十)提高城乡商品市场监管服务水平。各级发展改革、商务、工商、质检等部门要按各自职能加强商品市场监管,相互协作配合,提高监管水平。发挥12315消费者举报投诉电话及12312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办公室举报投诉电话等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举报投诉服务系统。加强对商品市场特别是农产品市场准入质量检验检测设施建设,加快市场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流通企业和商品市场信用体系,完善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大力推行诚信经营。充分发挥商会、协会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功能。切实提高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为企业、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