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目标。从2010年起,争取经过3年的努力,形成流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提升、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城乡商品市场体系,提高各级政府监测和调控城乡商品市场运行的能力,满足城乡人民群众扩大消费和安全消费、方便消费、放心消费的需要,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到2012年,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到18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以上。一是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市场流通体系。着力转变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调整市场结构,发展现代流通业,提升城市商业的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乡市场一体化进程。二是构建农产品销售体系。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完善大宗特色农产品“旺吞淡吐”调控机制。三是构建便民服务体系。拓展城市商业服务网点功能,提高社区商业服务水平。四是构建流通零售网络体系。形成功能齐全、分工合理县乡村和城区便民连锁网络。五是构建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整合物流配送、市场信息资源,形成连通城乡、辐射周边的多层次物流配送机制。六是构建市场监测应急体系。形成省市县三级市场运行监测调控、重要商品储备和应急机制,增强各级政府对商品市场异常波动的调控能力。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提升改造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依托我省马铃薯、洋葱、高原夏菜、果品、中药材、牛羊活畜等特色大宗农产品产地,在现有43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上,加快提升改造30个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指导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接,开展农产品直接采购和冷链系统及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试点。切实解决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产品流通环节多、市场服务功能不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弱的问题。
(二)大力建设农产品恒温保鲜库。重点建设和改造恒温果蔬保鲜库,在产地、集散地合理规划布局新建农产品冷藏保鲜库。在全省现有农产品保鲜库容150万吨的基础上,规划改造新增库容150万吨,到2012年全省农产品保鲜库容超过300万吨,建成大宗特色农产品“旺吞淡吐”调控平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大宗特色农产品均衡上市。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民丰产不增收的问题。
(三)拓展商业网点服务功能。继续推进“社区双进工程”建设,完善城乡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在全省4000多个社区商业网点的基础上,重点改造建设300个社区肉菜市场示范工程,改造提升2000个社区便民连锁超市,基本实现社区生活服务、商业便民网点平均服务半径2000米左右。加快建设主食加工配送中心、放心早餐、家政服务、废旧物资回收等服务网点。切实解决城市居民放心消费、便利消费、安全消费的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