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促进技术、专利和标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承担国际和国家标准化组织的TC、SC和WG工作。鼓励企业将研发项目取得的技术、专利向标准转化。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继续取得新突破,争取为主新制或修订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200项左右。贯彻执行《福建省主要工农业产品采标目录指南》,健全完善国家标准馆,加速提升我省标准研制水平和国际、国外先进标准运用能力。加快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标准示范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步伐,大力培育一批标准化示范园区和一批标准化科技型企业。组织制定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省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加快建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管理体系。重点选择旅游、物流业、物业管理、餐饮美容等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标准提升我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省质监局牵头负责,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经贸委、农业厅、环保厅、旅游局等配合)
3.充分发挥品牌激励效应。大力实施名牌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名牌评价指标体系,鼓励名牌企业加大新产品(工艺、服务)的研发投入,加快建设技术研发机构,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断提升名牌质量及影响力。积极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0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带动已获认证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加快建设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按照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建设和提升15个国家质检中心,严格省级质检中心管理,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推动名牌质量提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全省争取拥有中国驰名商标 80 件,中国名牌数力争保持全国前5位。(省质监局、工商局牵头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经贸委、卫生厅、安监局配合)
三、加强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工作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一)稳定增加财政科技投入。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强化各级政府对R&D的投入责任,探索建立市县级科技投入考核办法,确保省、设区市、县(市、区)财政科技投入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水平。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提高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竞争前技术研究、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投入比重。优化省创业风险投资资金投入结构,结合我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实施,重点支持6个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成长。建立科技经费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体系,提高财政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省财政厅、科技厅牵头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及各市县区人民政府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