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项目内容
| 进度安排
| 牵头单位
| 协办单位
|
(一)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率先形成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 1.继续完善和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按照上下衔接、市区联动的原则,继续深化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加快部门之间职能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新机构的工作效能;启动区级政府机构改革,探索创新基层管理体制,优化区以下行政层级,建立健全职能明确、运行顺畅、便民高效的政府运作体系。
| 上半年制定区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后启动实施。
| 市编办
| 各区(新区)、市民政局、各相关部门
|
2.启动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出台并实施《深圳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及有关配套制度,实现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制度的入轨运行。深入推进公务员聘任制改革,稳步扩大公务员聘任制实施范围。
| 全年推进。
| 市人力资源保障局
| 各相关部门
|
3.探索建立新型的功能区管理体制。根据各功能区发展定位,创新开发模式,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光明、坪山新区继续探索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与社会管理相协调的体制机制;加快大鹏半岛滨海旅游度假区建设。
| 全年推进。
| 市编办、市委政研室
(改革办)
| 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光明新区、坪山新区
|
4.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动法定机构试点工作,改革事业单位财政供给方式,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建立现代事业单位新体制。
| 全年推进。
| 市编办、市法制办、市财政委、市人力资源保障局
| 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各试点单位及主管部门
|
(二)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经济领域各项改革,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 5.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现有证照合一的商事登记制度,建立商事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相互分离、各自独立的证明体系,放松市场管制,优化营商环境。
| 上半年开展立法调研,年底前启动。
| 市市场监管局
| 市法制办、市人大法制委等相关部门
|
6.探索建立城市建设投融资新模式。丰富完善社会投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建设。积极探索以土地等资产资本化运作的融资方式,加快组建集投融资建设功能和产业推动作用为一体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促进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
| 全年推进。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财政委、市规划国土委、市国资局、光明新区、坪山新区
|
7.加快金融服务创新。出台相关引导、扶持、规范政策,积极推动私募股权基金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股权基金,推动创业投资业发展。继续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社区银行试点工作。
| 上半年出台扶持私募股权发展相关政策,其他项目全年推进。
| 市金融办
| 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工贸信委、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证监局、深圳银监局等部门
|
8.创新土地空间利用和管理模式。探索土地资源、资产、资本综合管理和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保护模式,深化土地市场化配置,完善土地整备制度,加快土地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完善城市更新的体制机制,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水平。
| 4月前完成方案制定,并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年底前完成试点并进行总结完善。
| 市规划国土委
| 各区(新区)、各相关部门
|
(三)以提高民生福祉为根本,继续深化社会领域各项改革,率先建成民生幸福城市。
| 9.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开展引进社会资本、集团化管理运营和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改革,创新医院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快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率先建立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 上半年制定方案,出台配套文件,下半年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 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 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市药品监管局等相关部门
|
10.探索南方科技大学新型办学模式。借鉴国际一流大学成功办学经验,依法制定学校条例,突破现行高校管理方式,充分赋予南方科技大学办学自主权,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将南方科技大学办成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努力发挥深圳在全国高教综合改革中的探路作用。
| 全年推进。
| 南方科技大学(筹)、市教育局
| 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委、市规划国土委、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等相关部门
|
11.创新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方法,建立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资助及购买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推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事务,实行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双轨制。
| 上半年出台相关方案和暂行办法,下半年推进。
| 市民政局
| 市编办、市财政委及市相关部门、各区(新区)
|
12.率先建立公用事业监管新体制。完善公用事业产品(服务)定价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推动公用事业服务提供方式多元化,建立新型的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创新监管体制,为居民和企业提供稳定、可靠、满足普遍需要的公用事业产品。
| 上半年制定方案,下半年启动试点。
| 市委政研室(改革办)
| 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
|
13.探索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新模式。健全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筹集、分配和管理的工作机制,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努力解决我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建立各类专业人才住房保障机制,加大人才吸引力度。
| 全年推进。
| 市住房建设局
| 市委组织部、市规划国土委、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市财政委等相关部门
|
14.创新新形势下信访工作机制。继续推进市、区两级信访大厅建设,整合信访工作资源,完善市、区、街道三级信访平台网络和信访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加快推进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和特殊疑难信访个案的解决,依法规范信访行为,畅通民众合理诉求渠道。
| 6月前完成。
| 市信访办
| 各区(新区)、各相关部门
|
(四)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目标,加快文化领域各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努力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 15.推进文化产权交易和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建设,完善文化产权交易的规则和制度体系,积极筹备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培育扶持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争取上半年获批设立,下半年开始运作。
| 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委、市国资局、文交所、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文博会公司
|
16.加快推进文化生产方式创新。探索“文化+科技”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整合资源、突出行业特色、强化配套服务,创新“文博会”办会办展机制,积极探索商业化运作模式,打造中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知名品牌。
| 上半年完成产业园区项目论证,下半年争取开工建设。
| 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
| 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工贸信委、市财政委、市规划国土委、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文博会公司
|
17.积极推动三大文化集团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推进报业集团采编与经营分开改革、广电集团制播分离改革和有线电视网络资源整合、出版发行集团股份化改造及筹备上市工作,打造现代文化传媒集团。
| 第一季度制定方案,年内启动;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年内完成。
| 市委宣传部
| 市文体旅游局、市国资局、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
|
18.探索文艺团体和文化设施管理运营新模式。建立健全政府资助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投入和运营管理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
| 上半年制定方案,下半年组织实施。
| 市文体旅游局
| 市财政委、各相关部门
|
(五)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抓手,大力推进人居环境体制创新,率先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城市。
| 19.深化人居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出台《深圳市人居环境工作纲要》,建立完善人居环境系统归口联系和统筹工作机制,整合人居环境资源,加强政策、规划、建设项目等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建设。
| 上半年制定方案,出台《纲要》,下半年启动相关改革工作。
| 市人居环境委
| 市编办、市水务局、市气象局、市住房建设局等相关部门
|
20.启动重点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点。依托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建立排污权交易平台,探索符合国际惯例、适合深圳实际的排污权交易制度,运用市场机制降低企业治污成本,提升全社会污染减排效率。
| 10月份前成立工作机构、出台配套政策、建立交易平台,年底前正式挂牌运作。
| 市人居环境委
|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委、市法制办、市国资局、市金融办、联合产权交易所
|
21.加快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财政转移支付等形式对生态控制线和生态功能重点保护区内受影响的主体实施补偿,启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生态补偿试点,大力推动生态保护行政主导向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的转变,健全生态保护机制。
| 10月底前制定相关方案,年底前启动实施。
| 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居环境委
| 市规划国土委、市财政委、市法制办等相关部门
|
22.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的体制机制。制定产业结构低碳化、城市空间低碳化、生活方式低碳化和政府管理低碳化政策措施,创建和推广低碳技术,引导开发低碳产品,实行低碳产品认证,建立碳交易市场,完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激励机制,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 上半年成立相关机构,完成政策制定,下半年启动实施。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人居环境委、市科工贸信委、市规划国土委等相关部门
|
(六)以推进党内民主为重点,探索加强基层民主法治新路径,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 23.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探索建立分类提名办法,推行市委全委(扩大)会民主推荐重要干部制度。提高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干部选拔方式的力度。完善票决的程序和方法,进一步扩大常委会和全委会票决的范围,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推行差额推荐、考察、酝酿,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 全年推进。
| 市委组织部
| 各相关部门
|
24.积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开展市党代表大会代表直选试点,深入推进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推行各级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建立健全代表提案、提议、询问、质询、视察调研、联系党员群众、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党委有关会议等制度和办法。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探索实行党员民主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制度,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 全年推进。
| 市委组织部
| 市直机关工委、各区(新区)
|
25.继续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制订《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规定》的贯彻意见,规范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正职用权、用钱、用人行为。全面推行党政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探索开展制度审查、廉政指标体系建设工作,最大限度地堵塞制度漏洞,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 全年推进。
| 市纪委
| 市委组织部、各相关部门
|
26.创新人大工作体制机制。充实和整合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完善人大代表履职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建设;创新人大监督形式和手段,探索利用社会中介组织力量对重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跟踪监督;按照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市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积极发挥专职委员作用。
| 全年推进。
| 市人大
| 市委组织部、市编办等相关部门
|
27.完善政协委员产生与退出机制。适应深圳“两新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协委员产生和公示机制,探索实行按常住人口比例适度增加政协委员数量,广泛吸纳新的社会阶层和各方面代表人士。完善政协委员退出机制,制定委员正常退出和不认真履职劝退的具体办法。
| 全年推进。
| 市政协、市委统战部
| 各相关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