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
(津政发〔2010〕1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天津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九日
天津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一、自然状况及资源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三、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与成就
第二部分 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挑战
一、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与趋势
二、气候变化的影响
三、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
第三部分 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二、目标任务
第四部分 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
一、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
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机构,健全管理体制
二、完善政策法规,纳入法制化轨道
三、引导产业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
四、拓宽资金渠道,推进能力建设
五、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技术水平
六、开展国际合作,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七、增强环境意识,倡导低碳消费
前言
气候变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重大,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的战略方针;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的目标;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国发〔2007〕17号,以下简称《国家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方针和政策,结合全市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绿化和循环经济试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效果。我市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由于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原因,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
做好我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方案》的要求,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第二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和清洁生产,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以滨海新区为重点,注重新上项目的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以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为重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的研发,提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以完善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政策为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宏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增强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环境意识,形成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氛围,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升我市在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下的综合竞争力。
第一部分 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一、自然状况及资源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尾闾,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北京,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全市土地总面积11917.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153公里,所辖海域3000多平方公里。我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多年(1971年至2000年)平均气温12.2℃,年平均降水量559毫米。
(一)能源资源。
全市煤炭基础储量2.97亿吨,迄今没有开采。渤海湾海域已探明的石油储量98亿吨,天然气储量达1900多亿立方米。近海风能资源丰富,风力发电具有较大潜力。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年日照时数2471小时至2769小时,80%的年份太阳能年辐射总量达到5610兆焦耳/平方米。我市地热属中-低温地热资源,已发现10个具有勘探和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热异常区,面积约8700平方公里,埋藏深度适中(1000米至3000米)、温度适宜(25°C至103°C)。
(二)水资源。
我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60立方米,约为全国的1/14(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00立方米)、世界的1/50(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8000立方米),加上入境水、外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也仅有37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是重度资源型缺水地区,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匀,雨季集中在每年7、8月间。由于海河流域持续干旱、上中游地区取用水增加,我市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
(三)自然生态资源。
全市有林地面积18.05万公顷,林木覆盖率19.3%,活立木总蓄积量525万立方米。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6平方米。有各级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15.42万公顷,占辖区面积的12.9%。湿地资源面积达24.9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0.9%。湿地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湿地植物400余种、野生动物600余种。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