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相对集中安置点,结合已开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工作,提出监测预警、应急除险、工程治理等防治措施建议。对已开展应急除险、工程治理的要评价其治理效果,对其中存在安全隐患或不足之处的要提出补救措施的建议。
(二)安置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1.对集中安置点防灾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协助防灾责任单位及时完善危险区划定、警戒标志设立、防灾预案编制、防灾工作卡及避险明白卡发放等应急防灾工作。
2.对防灾措施不落实、不完善和不到位的,要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填写并发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整改告知书”(见附件二),要求其限期整改。
3.对检查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尚未消除的安置点,应提出禁止安置受灾群众入住的建议;特殊情况下必须安置的,应提出加强监测预警、切实落实防灾预案的建议。对在建安置点,应提出确保施工建设人员安全的地质灾害应急防范工作的建议。
(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知识培训宣传
以相对集中安置点为重点,结合周边场镇、村庄、中小学校、工程建设工地分布等情况,针对乡村干部、村民、民工等不同的培训宣传对象,制订针对性的培训宣传方案。充分依靠当地政府,采取分区分片、走村串户的方式,以宣传单、海报、知识讲座、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宣传工作。主要培训方式为:
1.大集中与小分散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利用学校学生相对集中、学校场地较大的有利条件,将学校所在地乡镇干部、国土员、村长、支书、监测员等集中在学校进行培训,或是通过赶集日农民相对集中时进行大集中培训。通过到村、社或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进行小分散培训,主要讲解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房屋建设的安全选址问题。通过培训,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自身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和周边隐患状况,提供其防灾避灾意识、临灾自救互救能力和房屋建设安全选址的能力。
2.“一帮一”和“手牵手”的培训方式
在全面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培训村社党员干部和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员、负责人,再通过他们对所在村社的普通群众进行“一帮一”的再次培训。对学校老师予以重点培训,再由其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再讲给家中父母亲人,形成“手牵手,小手牵大手”的培训方式,力争使受培训人群呈几何数字增长。
3.多媒体演示和挂图宣讲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多媒体与黑板报、挂图演示相结合,图文、音像并茂,直观易懂,群众容易接受。再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利用闭路电视进行现场直播。
4.利用地质灾害典型案例现场讲解的培训方式
充分利用当地典型的地质灾害防治案例或在地质灾害隐患现场进行讲解,使受培训群众容易接受并感同身受,达到良好培训效果的目的。
5.开展应急避险演习与宣传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可视情况配合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并结合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讲,理论联系实践,着力提高培训知识的实用性和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可操作性。
6.监测员和群众现身宣讲的方式
在培训过程中,可邀请当地地质灾害防治经验丰富、在群测群防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先进监测员和群众,现身宣讲自己在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方面的体会和感受,用身边发生的实例和当地通俗易懂的语言感染群众。
7.编制顺口溜的宣讲方式
编制适合当地灾情的顺口溜,有利于当地群众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长期流传,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长期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可充分发挥培训人员聪明才智,充分结合本地实际,编制通俗易懂的顺口溜,以达到良好的宣讲效果。
六、防灾应急处理
(一)对集中安置点存在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向当地政府紧急报告。建议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尽快划定危险区域,建立临灾预警判别标志,设立警戒线,编制防灾预案。预先确定紧急撤离路线,明确安全避险区。
(二)一旦出现临灾征兆,应迅速组织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因救灾需要时,要设专人对隐患点进行应急监测,并制定防灾避险预案,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再进入危险区施救。
(三)发现地质灾害体可能堵江堵河,壅水形成堰塞湖或者堵断道路对安置点构成威胁时,除要在第一时间将险情向当地政府报告外,要应及时将相关情况和防灾措施建议报告水利、交通等主管部门。
七、提交的成果及时间要求
四川省汶川地震重灾区受灾群众相对集中安置点地质灾害隐患复查复核技术工作及调查成果图表等应参照《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调查与区划技术要求》(试行)、《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及《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编制的《汶川地震灾区震后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区划技术要求》以及国家及行业现行地质灾害调查相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执行,并按附件要求填报相关表格。具体工作成果应提交以下纸介质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的成果:
(一)文字报告
1.《四川省汶川地震重灾区××县(市、区)受灾群众相对集中安置点地质灾害隐患复查工作设计书》
2.《四川省汶川地震重灾区××县(市、区)受灾群众相对集中安置点地质灾害隐患复查总结报告》
(二)图件
1.四川省汶川地震重灾区××县(市、区)受灾群众相对集中安置点及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
2.四川省汶川地震重灾区××县(市、区)受灾群众相对集中安置点地质灾害重点防治措施建议图(1:5万)
3.四川省汶川地震重灾区××县(市、区)受灾群众相对集中安置点地质灾害隐患复查实际材料图(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