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强政府引导,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化和新兴产业集群化,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努力构筑自主创新高地。
实施科技原创地工程。抓紧实施55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重点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治疗糖尿病新药等200项重大关键技术和新产品,力争一批项目进入"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和各类科技计划。全年开发应用技术成果2000项以上,其中国内领先水平以上技术成果达到1400项。
实施产业化领航区工程。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培育高端电子、生物医药等10个新兴战略性产业集群。新增10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组织实施好100项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深化部市合作,加强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重大创新平台和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等产业化基地建设。
实施创新平台聚集区工程。整合优化科技资源,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力争新增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成3至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或研发转化基地。
实施高端人才聚集地工程。加快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尽快研究制定高端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两院院士候选人、国家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重点扶持200个中青年研发团队,吸引50至100名海内外高端人才和领军人才。
实施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工程。启动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推行专利权和股权质押贷款等多种科技融资方式。引导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建立合理高效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与分配制度。研究制定科技资源共享、扩大科技投入的地方法规和政策。
(四)促进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进一步壮大区县实力。加大统筹力度,全面实施区县经济三年发展计划,推进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联动发展,加快落实中心城区功能定位,形成优势互补、多点支撑、竞相发展格局。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新建种植业设施10万亩,建设1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继续建设一批养殖示范园区。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市龙头企业稳定在420个,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镇)发展到400个,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农户比重达到86%以上。
切实抓好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建设。集中精力加快建设31个示范工业园区,上半年基本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坚持规划引领,整合产业资源,优化配套条件,加大招商力度,力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
扎实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基本建成第二批试点村镇;推进第三批试点全部开工,新建农民还迁住宅700万平方米,竣工500万平方米;启动第四批试点。年内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25万人,农村城市化率达到60%。
加快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新兴业态,新建成商务楼宇10座以上,新增年纳税额超亿元楼宇4座。盯住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领先的大企业总部,力争引进各类总部型企业20家。
(五)全面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着力构筑生态宜居高地,深入挖掘人文自然资源,突出天津特色,加大设施投入,深化细化管理,尽快建成国内外公认的有风格、有品位、有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
增强规划引领作用。按照总体发展战略,修改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启动海河中下游规划研究工作。围绕中心城区特色提升,做好泰安道、中心公园、五大道等特色地区和文化中心周边地区整体规划设计。编制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和空间管制区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加强土地市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天津站轨道换乘中心、团泊快速路等工程,地铁二、三、九号线铺轨贯通。加快西站综合交通枢纽、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津秦客运专线天津段、津保铁路、天津站地下直径线、津宁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启动地铁五、六号线工程和海河上游后5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梅江西路、真理道等一批城市道路。积极推进南水北调天津干线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建设60个城市社区服务站,15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扎实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年活动,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创建优质工程。
高标准实施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奋战300天,实现中心城区市容环境根本变化,滨海新区整治水平高于中心城区,其他区县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新建绿地210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地1700万平方米。综合整治238条城市道路、452万平方米里巷道路,改善640个社区环境,打造10个大型夜景灯光组团。开展工程渣土撒漏、车辆乱停、违章占路经营等专项治理。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管理经验,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努力提高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水平。
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全面完成三年行动计划。强化污染减排目标责任考核,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良好天数保持在83%以上。高水平完成水环境专项治理工程,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7%,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试点,新建改造一批垃圾转运站。实施造林21万亩,加快建设绿色天津。实施"提升市民素质行动计划",继续深入开展"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全力打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攻坚战,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切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落实好区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积极开展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建立健全优化政府服务长效机制。巩固保增长活动成果,深入开展项目帮扶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规范和整合行政审批,下放权限、缩短时限、简化环节,强化现场审批和联合审批,推动审批服务再提速;推行政府部分部门24小时开门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冶金、医药等行业企业的重组步伐。完成6至8家集团做实工作。推进艺术院团企业化改革和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探索建立统一的监管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20条意见,积极推动天津滨海民营经济成长示范基地、中华民营经济基地建设,引进和培育民营经济龙头企业。扩大专项资金和融资担保规模,放宽市场准入,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强"的中小企业群。
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培育扩大新兴市场,促进出口稳定增长。搭建市场对接平台,组织多种形式的洽谈对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企业互通信息、强化营销,积极"走出去"争取订单。继续加大对出口企业帮扶,大力吸引大型国际贸易企业来津发展。发挥特殊监管区域政策优势,打造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基地,继续做大做强国家级汽车出口基地。扩大出口信保规模和承保企业覆盖面,及时兑现扶持政策,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方案,优化出口环境。深化与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的交流合作。围绕世界500强、中央大企业、国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国家大院大所、在津投资企业增资扩能等五个方面,主动沟通对接,引进一批规模大、带动性强、技术水平高、影响长远的关键项目。
力争全年引进内资超过1500亿元、外资到位额超过100亿美元。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决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
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深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基本建成海河教育园区一期工程,办好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和谐校园建设。继续深化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着力增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建成大学软件学院。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市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调整完善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失业人员医疗保障等八项制度,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医科大学总医院二期建成投入使用,启动天津医院、胸科医院、环湖医院等新改扩建工程。扎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救治工作。继续做好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工建设国家海洋博物馆,加快推进天津文化中心建设,建成数字电视大厦、电影艺术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继续建设乡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100个文化艺术村、1200个农家书屋及村文化室。大力繁荣文艺创作,推出一批优秀舞台剧目、影视作品和津版图书。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办好全民健身运动会、海河龙舟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积极做好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筹办工作。继续做好文物、档案等工作。
精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打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攻坚战。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搞好国防动员工作。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强化安全监管责任,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和整治。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密切与港澳台同胞的联系。
(八)着力改善民计民生,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来谋划发展,高标准实施好2010年20项民心工程,使广大群众安居乐业有保障。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做好就业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延长对困难企业的帮扶期限,稳定就业岗位。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试验区建设,发展1000家创业实训基地。开展项目招标培训,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就业质量。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援助机制。
努力提高群众收入。积极落实新18项增收措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国有企业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及经营者业绩考核双挂钩,力争城镇单位企业劳动报酬总额增长15%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12%以上;落实低收入困难群体解困措施,提高低保、失业保险标准和优抚待遇;实施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及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