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全市各方面的奋力拼搏,"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市、区县、乡镇三级党政机关选派4657名干部、组成611个服务工作组、深入7143家企业和项目单位开展帮扶,共协调解决帮扶对象反映的各类问题5885个。实施政府服务大提速,8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缩减至666项,现场审批率达到96.5%,审批效率总体提高30%,企业设立的审批时限缩短到5个工作日以内;政府部门24小时开门服务受理企业诉求,解决问题12776个。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措施,有关部门配套制定了85个政策文件和23个实施细则,受到企业普遍欢迎,增强了发展信心。
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局面下,我市经济保持强劲发展态势,确实来之不易。得益于全市上下坚持科学发展,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得益于坚持不懈狠抓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增强了发展后劲;得益于各地区、各部门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推动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效能,提振了企业信心;得益于各级人大全面监督支持、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方式、综合实力与天津的地位作用还不适应,服务业比重偏低;区县经济实力不强,民营经济发展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品牌不够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外贸出口下降幅度较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力不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快;群众生活水平还不够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推动天津在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再上新水平的关键一年。总体上看,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复杂。实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和"五个下功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及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8%;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5%;利用内资增长25%;新增就业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消化当年新增排放量。力争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落实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实际工作中,必须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这条主线,把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水平作为着力点。坚持好中求快、又好又快。以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为发展方向,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推动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坚持项目支撑、协调拉动。以建设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为重要抓手,把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结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发展内在动力,推动经济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坚持多元发展、统筹联动。以优化空间布局结构为引领,加快资源聚集整合、培育更多经济增长点,推动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呈现新局面。坚持以人为本、和谐互动。把改善民生作为调整与发展的根本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全面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落实"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发展策略,推动综合配套改革实现新突破,全力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更好地发挥综合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增长24.5%。
加速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三年实施计划。扎实搞好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抓紧落实第二批金融改革创新20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保险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发展融资租赁、离岸金融、航运金融等业务,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境外投资试点。全面实施24项自由贸易港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国际船舶和航运税收政策。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民资产资本化新途径。
集中力量抓好功能区开发。全面完成中新生态城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竣工投入使用。基本完成东疆保税港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年内争取全面封关。南港工业区一期公用设施和轻纺工业园配套设施全面建成。于家堡金融区7个楼宇主体封顶,响螺湾商务区10栋以上楼宇主体完工。中心渔港完成围海8平方公里。北塘片区年内完成48条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开发区西区、空港经济区、临港工业区、滨海旅游区基础设施。
全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好滨海新区410项重大项目,确保新一代运载火箭、直升机总成基地、中海油海上油气开采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太原重工、中核设备制造、渤龙湖总部经济区、117大厦、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二期等高端产业项目。力争中俄东方石化炼油一体化、北疆电厂二期开工建设。
搞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天津港第二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南疆神华煤炭码头二期等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天津港主航道拓宽工程年内完工,建设滨海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全年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4亿吨和1000万标准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700万人次。加快实施海滨大道、于家堡铁路中心站等项目,建成津港高速、天津大道、中央大道,尽快形成畅达便捷的集疏港体系。
(二)大力发展高端产业,进一步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不懈地抓好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发展壮大优势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全力打好结构调整攻坚战,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扎实进展。
狠抓大项目好项目建设。逐个梳理770项重大项目,明确进度,落实建设条件和责任,集中力量加快实施,力争年内三分之二以上项目建成投产、交付使用;全市5000万元以上投达产项目达到700个,其中工业项目300个。加强组织和服务,推进新投产项目形成满负荷生产能力。下大力量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围绕发展规划、功能定位和优势产业,筹划一批有质量、有深度的项目。按照可实施、可操作的硬标准,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适时推出新一批工业、自主创新、区县、服务业等大项目。
全年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新增储备项目总规模1万亿元左右。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落实好已签贷款协议和授信资金,积极争取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整合政府投融资平台,统筹"借用管还",发挥财政基本建设资金放大效应。
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全面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通过加快产业、产品、布局和组织结构调整,初步建成一批关系国家命脉、体现先进水平的产业基地,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比重继续提高。航空航天产业,依托重大项目,加快配套项目引进,重点发展“三机一箭一星”,打造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着力实施100兆瓦聚光太阳能电池、风电设备制造等重大项目,强化我市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产业优势。新材料产业,以复合材料、膜材料为主,建设全国最大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装备制造业,突出发展造修船、轨道交通等十大成套装备,打造国家级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加速产品升级换代,大力发展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等九大领域,增强国际竞争力。石油化工产业,加快建设南港石化产业聚集区,实施好31个重点项目,尽快形成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巩固化学制药优势,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化。下力量改造提升轻纺、建材等传统产业。
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支持扩大创业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业务。加快解放北路金融城和于家堡金融区等金融集聚区建设,争取更多的中外资银行在津设立机构。大力发展商贸会展业。确保第一批"短平快"项目开业运营,适时推出第二批"短平快"项目。加快嘉里商务中心、仁恒海河广场等项目建设,改造提升滨江道和平路中心商业街、泰达时尚广场等大型商业设施。提升商务服务水平。高水平办好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旅游产业节、津洽会等重大活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强力推进"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板块建设,搞好妈祖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加紧建设盘龙谷文化城,建成极地海洋世界、邮轮母港等项目。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等多种物流形式,加快推进大宗商品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开工建设南港石化物流等一批园区,确保华北城物资交易中心等项目建成。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服务外包、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尽快做大河西陈塘科技园、华苑动漫产业园等6家创意产业园;吸引跨国公司共享运营中心和配套服务企业来津落户,拓展金融、电信服务等国际接包业务。组织实施《天津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做大做强各类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狠抓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严格目标考核,加强监督检查,继续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突出抓好20户"千家企业"的节能降耗。制定出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补偿政策,关停小火电机组12.5万千瓦、淘汰炼铁能力89万吨。推进循环经济国际合作,搞好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全面实现北疆电厂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一期工程淡化海水向用户供水、浓海水制盐等建设目标。抓好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搞好碳金融试点,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