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预报;大力推广栽培控害和生态控害技术,促进稻田生态系统平衡;坚持“预防秧苗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稻田病虫管理策略。
2、主推技术
(1)栽培与生态控害技术。选用抗性品种;科学管理肥水;栽培避害技术;生物农药应用及天敌保护利用技术;害虫诱杀技术等。
(2)总体防治技术。种子处理及秧苗期病虫害预防技术、穗期总体防治技术。
(3)主要病虫抗药性治理技术。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等病虫害选择用药、控制用药及交替轮换用药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稻飞虱
①科学管理肥水。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促控结合,防止后期贪青晚熟和倒伏。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恶化稻飞虱食料和生存环境。
②保护利用天敌。一季稻7月初前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营造有利于稻田天敌繁衍的生态条件,促进其建立有效控害种群。
③抓好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齐穗期以后百丛低龄若虫2000头。防治适期: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亩用有效成分吡蚜酮5克、噻嗪酮25克、乙虫腈4-5克、噻虫嗪0.5-1克,示范应用醚菊酯5-7克等。世代重叠严重,虫情复杂时,可亩用毒死蜱有效成份40-50克。施药技术:用足药量、对足水量(每亩60公斤)、喷准部位(稻株中、下部)、保持水层(3厘米左右水层5天),无水田块加大用水量或亩用敌敌畏有效成分200克熏蒸。
(2)稻纵卷叶螟
①实施健身栽培。前期促进早发,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控制氮肥使用,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稻株的抗虫性。
②保护利用天敌。水稻生长前期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为稻田蜘蛛及卷叶螟绒茧蜂等天敌种群的建立营造适宜环境,充分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
③科学开展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防治适期:大发生年份,防治适期为卵孵高峰期,7天后补治一次;中等发生年份,防治适期为低龄幼虫高峰期。防治药剂:四(2)代亩用8000IU/毫克Bt可湿性粉剂100克,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始盛期。五(3)代、六(4)代亩用有效成分阿维菌素1-1.5克、氯虫苯甲酰胺2克、丙溴磷50、甲维盐0.5克,示范应用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3-4克。
(3)螟虫
①压低虫源基数。越冬代螟虫化蛹高峰期,冬闲田及时翻耕灌深水并保持一周以上。
②推行栽培避螟,实行生态控螟。适当推迟水稻播期,避开和减轻主害代的为害。合理用药,减少药剂对稻螟赤眼蜂、黑卵蜂等天敌的杀伤,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开展性诱剂、杀虫灯示范应用,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③适时开展药剂防治。二化螟:一代以早稻大田和一季稻秧田为重点保护对象,在卵孵始盛期,亩用8000IU/毫克Bt可湿性粉剂100克,或在1、2龄幼虫高峰期亩用杀虫单有效成份60-70克;二代重点防治一季稻田,防治适期在卵孵高峰期,重发区域7-10天后补治一次,药剂选用甲维盐、阿维菌素复配剂,或亩用氯虫苯甲酰胺有效成份2克,示范应用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2-3克。三化螟:一代结合防治二化螟兼治;二代挑治枯心。亩卵块密度达120块以上的田块,于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药剂选用阿维菌素复配剂、杀虫单等;三代主治白穗。卵量达标田块,掌握在一季稻破口期(当5-10%水稻破口露穗时)用药防治,药剂选用三唑磷或杀虫单阿维菌素复配剂。防治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施药时田间要尽量保持浅水层,无水田块,必须加大用水量,确保防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