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示范市:兰州市、天水市。新增示范市:白银市、平凉市。
三、工作措施
(一)原项目示范市
1、市、区(县)卫生局应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和充实队伍,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采取措施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市卫生局根据本市县、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较好的县(区)作为项目县(区),县(区)数由各市自定,以满足治疗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量的需要。并将新增项目区(县)名单和人口数(见附表3)于2009年5月30日以前上报省疾控中心。
2、继续完善省、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队伍,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培训、指导检查、重性精神疾病的评估、治疗、随访管理以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
3、培训当地医务人员管理社区危险行为病人的知识和技术,提高评估病人行为危险性的水平,规范重性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提高追踪随访重点病人的能力。
4、加大项目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尤其是做好新登记患者、重症患者、接受免费服药和住院治疗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家庭护理教育,提高患者在社区管理的依从性。
5、及时发现和报告失访患者、死亡患者情况,填写失访(死亡)患者登记表(见附表3),按年度随项目执行进度报表上报。
(二)新增项目示范市
1、市、区(县)卫生局应按照项目要求,尽快建立相关的项目领导组织和实施机构,组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制定有关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为保障项目资金有效使用,示范市(州)卫生局应首先选择1个区(县)开展项目,并将项目区(县)名单和人口数(见附表2)在2009年5月30日以前上报省疾控中心。
2、认真学习既往精神卫生项目管理文件(卫办疾控发〔2006〕80号、卫办疾控发〔2007〕35号、卫办疾控发〔2008〕54号),熟悉《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试行)》及相关规定,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按时启动项目。
3、组建专业人员队伍,实施分级分类培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采取措施保障项目人员稳定,参加培训人员必须承担今后项目实施任务。培训内容主要是项目管理、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计算机数据管理与质量控制、患者家属护理教育、民警和居委会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方式为项目市举办项目区(县)以及社区(乡镇)人员培训;项目区(县)举办患者家属护理教育、民警和居委会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发放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科普资料。
4、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精神疾病防治健康教育,促进群众对项目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5、按照项目设备采购的规定,及时采购计算机、打印机、自动拨号传真机等设备,项目办公室应具备宽带上网条件,保障该项目管理顺利进行。
四、组织管理
(一)省卫生厅负责项目的领导、组织、协调、计划任务安排,落实经费,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成立省精神卫生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项目办公室设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项目的日常工作。省级专家指导组负责免费治疗患者的医疗技术指导、疑难病人会诊、有关培训、协助处理有关的突发事件。
(二)市(州)、县(区)卫生局负责项目的领导,明确相关单位的职责,组织、协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等业务单位落实项目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成立由相关单位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组建由2-4名医疗人员组成的医疗组。医疗组中,至少要有1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疗专家,负责本示范区免费治疗病人的医疗技术问题,有1名主治医师担任质量管理员,负责项目质量管理。
3、组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队伍,由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精神科专业医师和护士、社区个案管理员(医务人员、警察、居委会/村委会人员、民政助理、残联助残员等)组成,并保证人员稳定和参与项目实施。
4、各级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专科医院应建立协调机制,及时沟通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为加强对示范市项目管理,请各市填报有关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信息(表格见附表4)于2009年5月30日以前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项目监督与评估
1、省级专家指导组每半年到各示范区进行1次检查督导,区县级每月督促、检查1次。各督导组在每次督导后,应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督导报告。
2、示范市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定期对项目实施过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省卫生厅每年将对和地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通报,请各地于次年1月10日前将项目年度进度报表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
六、执行进度安排
2009年1月-5月,各地制定2009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和督导计划。
2009年5月,开展省级培训。新增示范市(州)启动项目,在省级指导下开始培训和病例筛选登记。
2009年5月-8月,示范市(州)、项目区(县)实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