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大市场巡查和抽检力度,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一是在流通领域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流通领域的巡查和日常检查,督导流通企业建立协议准入、经销商管理、索证索票、购销台账、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建立企业内部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加强食品日常检查。二是完善监督抽查和食品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加大对重点食品的抽检力度,强化对散装食品和生鲜食品的日常监管。做好不合格食品退市、召回、销毁和公布工作。三是逐步规范农贸市场和农村集市食品经营行为。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市场创建活动,改善市场的软硬件建设,加强经营环境的整治,强化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提升市场的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在封闭农贸市场建立经营者诚信档案,做好鲜肉、熟食肉制品和豆制品等生鲜食品的保洁经营工作。四是集中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突出农村牧区市场和城乡结合部,加大打假治劣工作力度,集中开展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和假商标整治工作。突出抓好儿童食品的市场监管和整治,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积极排查食品安全隐患,规范食品市场秩序,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对涉嫌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强案件督查督办力度,纠正监管不到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罚代管等行为。
(四)加强食品餐饮消费环节的监管,严把食品“入口关”。一是进一步加强餐饮企业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健全自身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监管部门要严格准入许可制度,对于设施简陋、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餐饮企业坚决不予准入。二是认真做好餐饮业和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量化分级评定工作。按照餐饮业、集体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要求,加强对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的分级监管。三是完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设。在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加强对餐饮单位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完善百人以上集体就餐提前申报制度,加强现场监管。强化生产许可的审核,加强日常巡查,规范巡查记录。四是强化特殊餐饮点的卫生监督。制订可行措施,强化对休疗养院所、学校、社区、建筑工地、小餐桌、乡村旅游点等集体就餐环境的卫生监管,严防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加强对小餐馆、小食堂、户外餐饮点的日常管理,采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等有效措施,积极改善生产经营环境,逐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对餐桌垃圾综合治理的力度。
(五)做好农村牧区食品市场的整治和监管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一是加大农村牧区食品市场整治力度。要重心下移,加大对农村牧区各类食品加工小作坊、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下大力气整治无证无照生产经营行为和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行为等。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牧区现代流通网建设。加快培育农村牧区现代流通方式,推动建立农村牧区“三网”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食品进入农村流通领域。引导和支持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向农村牧区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建立商品配送、供应网络,并向有条件的村社延伸便利店,以带动其他商店规范经营,改善农村牧区食品消费环境。三是逐步规范农村牧区餐饮业的经营行为。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示范村创建活动,积极培育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总体水平。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