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重点领域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增加灾害监测点,建设防汛抗旱、水质监测、森林防火、动植物防疫、地质灾害、地震监控、气象灾害等监控网络,逐步完善覆盖全市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网络系统。健全各类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早期预警工作制度,建立市、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实施分级、分批发布,做到新闻发布预案与应急处置预案同步启动,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和分阶段向社会发布信息。健全舆情收集分析机制,建设应急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及检索分析系统,最终构建集成化的突发公共事件综合预警系统,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能力。
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推进我市应急机构规范化建设,建设覆盖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网络,建立联合应急指挥机制。形成以市应急委员会为领导机构,以市应急指挥中心为指挥枢纽,各区县应急指挥中心为支撑,各街道办(乡镇)应急机构为基础的纵向指挥体系。强化市应急指挥中心在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的权威地位,确保其在各专业防灾减灾管理机构、驻军、民兵及志愿者队伍的协助下,统筹、高效地开展应急指挥工作。
整合应急管理资源。根据预防预控、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事后评估、恢复重建等应急工作环节,划定各专业应急机构和事件主管单位的职责,明确牵头单位和协助单位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关系地位,实现有序、快速、高效的联动响应。完成与省应急平台的对接,碑林、莲湖、新城区等有条件的政府和部门先期列入应急平台建设之中。
(三)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完成由市总体应急预案、各区县和重点地区分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应急保障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和企事业单位、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应急预案构成的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结合隐患和危险源调查结果,修订完善各类市级预案体系,明确突发公共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运行机制,重点解决好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谁知情、谁指挥、谁配合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明晰工作责任和流程,增强预案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理顺应急预案之间的关系,加强各预案之间的衔接,强化各专项预案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间的协调。探讨企事业单位(以大型企业和大中专院校为主)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编制完成“西安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图”和各区县、各部门应急组织体系图。
(四)应急队伍建设
着力提升应急专业队伍能力。按照一队多用、一专多能的原则,逐步整合现有各类专业救援力量,充实人员,更新装备,改善技术,整合组建市级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实现事故抢险救援与灾害抢险救援于一体的应急队伍新模式。以公安、消防现有抢险救灾队伍为基础,建立一支省市共用的陆地搜寻与救护队,合理布局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覆盖面。充实完善西安西化热电化工有限公司、陕西马鞍桥生态矿业有限公司现在应急救援力量,建立危险化学品和非煤矿山应急专业救援队伍。
初步建成应急专家队伍。积极鼓励应急专业领域研究和发展,发挥专家在事态预警、处置、评估、咨询和培训等方面的专业作用,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在现有专家资源基础上,市气象、地震、水务、国土资源、安监、环保、森林防火、农牧渔业、建设、卫生、公安消防、商贸、工业、食品药品监督、质监、信息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建立起应急专家数据库,有条件的要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专业研究室,形成研究、提高的良性循环,建立专家资源共享与会商机制。
不断壮大应急志愿者队伍。重视发挥无线电爱好者群体力量,组织一支专业素质高、富有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无线电志愿者队伍,吸引广大无线电爱好者关注应急、参与应急。依托现有其他志愿者力量及组织,协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广大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及共青团组织中建立一批形式多样、能够快速集中、有序参与、具有较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到2013年实现每万人中有50名志愿者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