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意见

  ⒊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⒋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㈡分级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

  Ⅰ级(特别重大)。一般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的事件。具体情况依据事件类别定。

  Ⅱ级(重大)。一般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需紧急转移安置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的事件。具体情况依据事件类别定。

  Ⅲ级(较大)。一般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2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的事件。具体情况依据事件类别定。

  Ⅳ级(一般)。一般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人以下生命安全,或20人以下中毒(重伤)等事件。

  三、信息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㈠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及一般突发公共事件中一次事故(事件)造成2死(2重伤)以上的事故(事件)的信息;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和一次事故(事件)造成2死(2重伤)以上的事故(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

  ㈡本地发生的一般事件,但性质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时间、敏感地区、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

  ㈢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内容包括以下要素: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已造成的后果、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

  ㈣报送格式要统一规范。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格式报送(详见附件一、二)。

  四、信息报告责任主体

  ㈠根据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向市人民政府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向市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和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前,必须核实准确,经市领导同意后,再上报或发布,坚决杜绝应急信息误报和不经市领导审阅,擅自越级上报现象。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