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校舍及其配套设施短缺,办学条件差,尤其是学生生活用房严重短缺,大量寄宿学生在校外租房住宿,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交通、食宿等安全隐患较大。2008年年底,全市学校还有D级危房6.8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生活用房40万平方米,生均仅1.03平方米,和规范标准差距较大。
4、城市及城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区人口大量增加,农村学生不断向城市和县镇转移,造成城市教育资源紧缺,大班额问题非常突出。目前,平凉城区共有学生5.5万人,比“十五”末增加1.2万人,平均班额小学55人,初中52人,普通高中61人。
5、教育教学管理存在一定困难。农村学校尤其是教学点学生少,多为复式教学,且地处偏远山区,管理不规范、不科学,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全市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巩固义务教育成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按照“四个集中”的要求,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统筹安排学校布局,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均衡、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按照教育发展规律,根据城乡人口变动情况、学生的分布及变化趋势、办学质量、群众意愿等问题,认真调研,掌握实情,充分论证,从有利于各级各类教育统筹发展,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制定科学、务实、适宜的调整规划。
2.整合资源、适度集中的原则。要以保障广大群众尽可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撤并或调增学校。新建中学原则上向县城集中,新建高中必须设在县城,初中建在城区或中心镇,新建小学原则上布点在乡镇,并按寄宿制学校高标准规划建设,村及村以下不再审批新建小学。现有农村教学点尽量撤销,加快取消现有复式教学班,完全中学实行高初中分离。
3.优化配置、提高效益的原则。对在布局调整中因撤并闲置的学校资源,依法通过资产置换、有偿转让、竞价拍卖等方式进行处置,资产处置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学校布局调整。对在学校布局调整中予以保留的学校,加大投入,完善校舍、设施。对撤并学校的教师,要按照“专业对口、学教一致、双向选择、择优录用”要求,公开招考,合理分流。对危改资金、长效机制资金等,要打捆用于布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