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项规划。抓紧完成国家林业生物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和中药材基地建设规划。
(三)十个企业。突出抓好南方生物(紫杉醇)、汉堂制药(雷公藤)、麦丹生物(氨基酸)、百事达(变性淀粉)、威耳动科(兽药)、沈郎生物(油茶)、永安森发(香精香料)、华健生物(辅酶Q10)、福建汇天(中成药)、福建华灿(酶制剂)等10个重点企业。
(四)十个基地。进一步筛选适宜三明发展并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道地、地产适生、珍稀和野生濒危的药材品种资源,优先建设药用植物种质基因库和种苗基地,重点推广种植红豆杉、雷公藤、草珊瑚、油茶、银杏、厚朴、无患子、香精香料、药用真菌。
五、保障措施
(一)队伍建设。各地要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办公室建设,已经批准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办的县(市、区)要配齐配强人员,拨给专项经费,确保正常运行;未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办的县要积极筹备,争取早日设立,从而在全市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做到工作有人管,事情有人做,形成合力,推动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政文〔2006〕61号),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发展。
(三)项目对接。精心筹划第五届林博会暨生物医药项目对接会,搞好项目交流、推介与洽谈,争取对接一批科研成果和投资项目。同时,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种生物医药研讨会、药交会、博览会,利用“6.18”、“9.8”、香港专场招商会等各种平台,开展小分队招商,扩大洽谈成果,促进产业发展。
(四)机制创新。建立协同推进、目标考核、跟踪督查机制,市生物医药办应围绕“园区、基地、项目、企业、品牌”等重点工作,实行每月一调度、每季一考评,促进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有序推进。
(五)产学研合作。盯紧国内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生物医药孵化基地的成熟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学研对接,实行借智发展。切实加强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合作,突出抓好三明华健与美国SIBF公司合作开发辅酶Q10、南方生物与复旦大学合作开发红豆杉、汉堂制药与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开发雷公藤,金湖碳素与清华同方合作研制药用活性炭胶囊,福建华灿与厦门大学合作研制酶制剂系列产品等对接项目的深化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