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破性发展关键优势零部件,提高配套能力。
按照“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创名牌”的要求,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重点支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车身、汽车空调、动力转向器、车桥、车架等总成、关键零部件和专业化协作件等8类关键总成及零部件产品,突破性发展轿车零部件,整合中型载货车零部件资源并向轻、重两极延伸,逐步实现与主机生产企业的同步研发,同步模块化供货,整体提高零部件企业为东风汽车公司及国内主机厂的配套能力和水平。
(四)加快新能源汽车开发生产,培育新的增长点。
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机遇,支持东风汽车公司和武汉理工大、华中科大等研究机构加快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以及清洁燃料汽车研发,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制高点。抓住武汉作为全国首批“十城千辆”大规模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的机遇,依托东风汽车公司提高电动汽车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扩大在国内电动车市场份额。重点支持电动汽车用整车控制器系统、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支持混合动力汽车尤其是混合动力公交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完善加气站、充电站等相关基础设施。
(五)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
鼓励为东风汽车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对上、下游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并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使其向专业化、系列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发展成东风公司的一级供应商及全国性的供应商。按照特色发展的思路,大力整合专用车资源,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经营模式的转变,进一步做大做强专用汽车。以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础,以华威、双龙公司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高速平车、敞车、罐车、工程施工、市政作业等特种运输车辆。依托三江航天、三环集团,发展国防建设等需要的特种汽车;支持江汉油田三机厂发展油田专用车。重点支持三环集团等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合资、资产划转等形式集聚发展,实现资源优化组合和规模化经营,培育4-5家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整合省内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资源,加快产业化步伐,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六)完善创新和服务体系,提高产业支撑能力。
鼓励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建研发平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加快发展汽车生产性物流、汽车交易及售后服务、汽车租赁、二手车交易、汽车保险、消费信贷、停车服务和报废回收等服务业,引导汽车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搭建企业与国内外汽车产业信息交流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资源、供应链、客户资源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全球化采购中的作用。
三、政策措施
(一)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抓紧制定落实国家减征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汽车下乡”、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等各项优惠政策。允许省内汽车企业的经销商在“汽车下乡”的销售或换购中,在手续齐备的情况下,直接向客户垫付优惠政策的资金,再由经销商到政府财政兑现政策。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对我省重点汽车及零部件项目的支持。
(二)改善汽车使用环境。加快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实施交通畅通工程,提高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管理效率和水平。重视市区停车场规划建设,制定合理的建筑物配建停车标准,鼓励兴建立体停车场,新建住宅小区、写字楼和公共设施等按比例同步规划建设停车位并给予规费减免。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清理取消现行限制汽车购置的不合理规定,包括各类不合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外地汽车进城收费,以及其他直接或间接影响汽车购置的措施。
(三)加大对省产汽车产品的支持。乘用车方面,省内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以及新增和更新出租车优先采用省产汽车,自主品牌汽车所占比例不能低于50%。商用车方面,加强信息服务和沟通,省内公共工程建设、城市环卫用车、城市公交用车、消防用车等用公共财政投资的项目或配套项目需选用商用车的,优先选用省产商用车;鼓励省内物流、服务、制造企业优先选用省产商用车,组织东风等整车企业与省内重点用车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动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工作,鼓励淘汰老旧车辆后,鼓励更新为节能环保产品,并优先选用省产车。单位和个人新购东风商用车和自主品牌乘用车,在2009年内免收上牌费,在购买省内公路通行费年票时,减免3个月的收费。
(四)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整合省级支持产业发展的财政性资金,优化资金投向,创新支持方式,加大对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支持力度,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省产业集群发展资金、外贸出口资金要加大对重点产业集群和出口龙头企业的扶持。积极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兼并重组、技术创新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
(五)加大金融机构对汽车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促进汽车消费信贷模式的多元化。进一步规范申贷程序,简化申贷手续,扩大信贷额度,做大做强消费信贷业务。完善汽车融资管理制度,加强汽车经销商的贷款管理,扩大汽车消费潜在市场。鼓励和支持各商业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开展多方面的业务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拓宽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
(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力度,省和武汉市对东风新能源汽车研发及产业化经费支持不低于2008年额度。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年缴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地方分成部分,以及地方收取的其他税费,由同级财政给予专项支持。属省级财政收入的,由省级财政列专项支持;属市级财政收入的,由市级财政列专项支持。
(七)促进二手车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交易行为,简化二手车交易手续,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二手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扩大汽车品牌经销商以旧换新、以旧换旧等汽车置换业务试点范围。
工作分工及进度安排表(略)
湖北省钢铁、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2009— 2011年)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落实国家钢铁、有色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加快产业升级,实现钢铁、有色金属产业由大到强的提升,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以加快技术改造、优化品种结构、延伸产业链为主线,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推进节能减排,切实增强企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着力推动钢铁、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钢铁、有色金属产业由大变强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1产业规模达到合理水平。2011年全省钢铁产业形成钢2800万吨、铁2600万吨、材3200万吨的生产能力,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增长14%,分别达到2448亿元、241.4亿元、142.68亿元。全省有色金属产业形成电解铜50万吨、电解铝55万吨生产能力,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增长14%,分别达到552亿元、9.68亿元、3.76亿元。
2产品深加工能力大幅提升。2011年钢材深加工能力达到1500万吨以上,占全省钢材产量的47%。铜、铝深加工能力分别达到20万吨和33万吨,分别占全省铜、铝产量的40%和60%。
3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全省骨干钢铁企业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的产品达到80%,钢材“双高”产品达到85%,连铸比达到98%,高炉喷煤达到150千克/吨,高炉入焦比低于310千克/吨。铜冶炼总回收率达到97%。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力争在关键工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以及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5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吨钢综合能耗低于620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量低于5吨,电炉钢冶炼电耗低于300千瓦时/吨。铜冶炼综合能耗低于450千克标煤/吨,原铝直流电耗低于13500千瓦时/吨。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低于0.8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低于1.8千克,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双达标。二次能源基本实现100%回收利用,冶金渣100%综合利用。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拓展市场,保持钢铁、有色金属产业平稳增长。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带动汽车、造船、装备制造等产业需求,以及保障性住房等房地产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路桥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钢需求扩大的机遇,加强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调整,提供适销对路产品,推动钢铁、有色金属企业为下游用户提供选材、用材等个性化服务,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发挥东风、神龙、武船、青船、一冶、十五冶、中铁十一局、中建三局、武桥重工等重点用钢企业优势,提高省内重点工程、标志性建筑使用湖北钢材、有色金属产品的比例。推进美的、海尔等家电企业扩大湖北冶金产品采购量。
(二)调整品种结构,壮大龙头企业实力。
支持武钢充分发挥硅钢片、高性能工程用钢产品优势,提升超纯净钢冶炼技术水平。重点发展高磁感冷轧取向硅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高耐候钢、石油储罐钢、管线用钢、桥梁用钢、工程机械用钢等产品。完善三冷轧、三硅钢等技术改造工程,加快武钢高速铁路用轨道钢研发。青山厂区形成钢材产能1640万吨。
支持武钢集团鄂钢公司以宽厚板产品为重点,重点发展宽幅高强度船板、桥梁板、容器板、锅炉板、高强度和耐磨结构板等高附加值专用板材及高性能建筑用钢。加快4300毫米单机架宽厚板生产线项目建设。形成钢材产能500万吨。
支持新冶钢扩大齿轮钢、轴承钢、弹簧钢、工模具钢、中厚壁无缝钢管等品种规模,重点发展发动机曲轴用非调钢、系泊链钢、石油机械用钢、工程机械履带用钢、航天特殊材料用钢、风电轴承用钢等。加快273和460机组钢管热处理生产线和1600吨快速锻造、4500吨锻造液压机组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形成钢材产能430万吨。
支持大冶有色冶炼系统改造项目,加快矿山生产能力接替工程。重点开发合金铜管、电子铜箔、金银饰品等新产品。形成电解铜产能50万吨。
支持中铝大冶铜板带高精度铜板带加工项目建设,发展电子引线框架铜带、电缆铜带、无氧铜带、变压器铜带、紫铜带、黄铜板、阻燃电缆、动力电缆、特殊电缆等铜精深加工产品。形成铜板带加工产能13.35万吨。
支持铝冶炼企业采用大型预焙阳极电解铝技术改造提升铝冶炼水平,加快铝材深加工项目建设,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市场潜力大的铝板、电工圆铝杆、钢芯铝绞线等深加工产品。
(三)着力建设钢材深加工集群,扩大重点产品深加工规模。
推进武钢400万吨全流程汽车板生产基地建设,生产高档轿车板、高档彩涂钢板在内的冷轧、镀锌、镀锡、彩涂卷板等产品,进一步满足汽车、造船、家电产业发展需要。推进武钢阳逻200万吨深加工基地以及武钢集团鄂钢公司100万吨钢材深加工基地建设;推进武钢在团风建立60万吨钢材配送基地。加快团风钢结构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潮流钢构、精诚钢构发展重型钢构产品;支持鸿路、博来、风华发展彩钢板、异型钢产品;支持立丰、富迈仕、江蕲发展金属加工件产品。
推进三峡全通公司500万吨冷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家电板、仪表装潢装饰材料。培育黄石240万吨钢材深加工产业集群,支持宝钢(黄石)涂镀板生产线、山力公司冷轧薄板涂镀生产线、业正公司涂镀板生产线、华亿公司镀锌板生产线、同大公司冷轧薄板生产线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