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新能源、能源产业在不断壮大,相关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看好,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瓶颈。一是能源项目获批难度较高。目前火电项目在国家发改委获批仍然存在一定难度,并网发电手续因此受到一些障碍。二是高新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尤其在新能源领域,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仍依赖进口,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三是新能源装备配套能力不强。我市传统电力设备生产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企业规模与大型国字号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风电等新能源装备及配套设备生产规模仍然较小,产业链不够完善,风电等装备的本地配套能力仍然较弱。
(三)发展环境。
随着世界各国竞相角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域,新能源、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我市产业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一是新能源资源丰富。我市是全国发展风电的重点规划区域之一,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8.64米/秒,具有建设“海上三峡”的天然禀赋。我市日照资源较为充裕,沿海潮汐能和生物质能可开发利用价值大,丰富的资源要素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电网支撑有力。我市500千伏输电网络逐渐完善,已经具备了向外网大量输送电力的通道,正在规划当中的1000千伏超高压线路穿越我市境内,并在南通经济开发区过江,将有力保障我市电力向上海、苏南输送,奠定了我市能源基地基础。三是区位优势凸显。我市地处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T型结构交汇点,区位优势独特,港口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具有建设新能源、能源基地和发展相关装备制造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四是宏观政策利好。近期国家出台了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方针为指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都有利于我市新能源装备及电力设备制造业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方针,抢抓国家、省振兴新能源、能源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大好机遇,依托通江达海、紧临上海的良好区位优势和扎实的产业基础,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坚持自主滚动发展与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相结合;坚持发展壮大规模型企业与形成特色产业链、产品群相结合,重点发展新能源、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全面实现产业优化转型升级。
(二)主要目标。
到2011年,全力实施“双千规模”培育工程,即围绕“双千目标”,着力打造“三大基地”。
“双千规模”:一是千万千瓦发电装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发电装机规模,努力推进大唐吕四港电厂项目和华能、天电的上大压小项目,确保2011年完成800万千瓦装机,力争新开工200万千瓦火电项目,实现全市千万千瓦级发电装机规模。二是千亿元产业销售规模。进一步扶持新能源、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到2011年确保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壮大千亿级新能源、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产业。
“三大基地”:一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以建设“全国绿色能源县”为契机,大力发展如东、启东沿海、海上风电,2011年前确保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22亿千瓦时,节约标煤6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3万吨、二氧化硫3300吨;加快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二是长三角重要的能源基地。抢抓大桥大港时代新机遇,以火电为主、风电等新能源为辅,加快电源点建设,扩大发电装机容量,依靠完善的电网结构和电力通道,为长三角地区输送电力能源,全面建设长三角重要的能源基地,努力打造沪苏通“小金三角”发展格局。三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基地。2011年,全市新能源装备、电力设备制造及配套业实现销售收入达800亿元,年递增21.4%。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制造技术和配套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具有先进水平的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