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底前,由各级畜牧兽医、发改、财政等部门负责,在推进养殖规模化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力争使我市奶牛良种覆盖率提高到100%,奶牛平均单产水平接近5.8吨,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奶牛比重提高到35%左右;由各级发改、畜牧兽医、财政、工业等部门负责,引导乳制品加工企业在我市奶源优势地区合理布局,依托龙头企业,整合并组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乳制品加工业;由各级工业、发改、畜牧兽医、质监等部门负责,完成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改造,实现基地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达到80%以上;由各级工商、物价等部门负责,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不良竞争行为的监管,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由各级卫生、质监、工商、畜牧兽医等部门负责建立奶业的检测监管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由各级卫生、质监、发改、工业、工商、畜牧兽医、商务、监察等部门负责,建立起从奶畜养殖、生鲜乳收购到乳制品生产、销售和消费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推动我市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三、强化措施,为奶业振兴提供政策保障
(一)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扶持奶牛生产基地建设。积极落实对规模化养殖企业(奶牛存栏100头以上,下同)基础设施贷款由省级财政给予贴息资金支持工作。积极筹措保费补贴,推进奶牛政策性保险工作,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努力降低和分散奶牛养殖风险。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对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扩建牛舍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扶持。二是扶持良种引繁。以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点支持优良品种的培育、引进、扩繁和科技推广。三是扶持饲草饲料生产。重点推广青贮、黄贮饲料,支持草场改良。四是扶持粪便资源化处理。重点扶持规模化牧场、规范化小区的奶牛排泄物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五是扶持疫病检疫防控体系建设。重点支持饲料产品安全监测、兽药质量及兽药残留抽检、鲜奶质量检测、畜产品质量检测,支持奶牛布病、结核病检疫净化、奶牛疾病防治等体系建设。
(二)强化生鲜乳收购管理。各级畜牧兽医、工商、质监等部门要督促企业增强社会责任,认真执行《黑龙江省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并坚决制止随意拒收生鲜乳的行为,维护奶农利益。实行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管理制度。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通过收购、控股、租用等方式对现有的奶站进行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