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年-2015年)的通知


  (一)公共交通吸引力明显增强。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45%。其中,高峰时段通勤出行中,公共交通分担比例达50%以上。轨道交通承担公共交通总客运量力争达50%左右。

  (二)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形成规模。与铁路、水路、航空运输接驳的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中心城内物流配送系统承担城市正常运行货运量的70%左右。

  (三)交通出行效率不断提升。形成“1-1-2”小时交通圈,即中心城内通勤出行时间平均不超过1小时,最远新城到中心城(五环路)出行时间平均不超过1小时,本市到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城市出行时间平均不超过2小时。中心城交通拥堵指数控制在6左右。

  (四)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明显提高,全市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控制在2以下。

  (五)交通节能减排效果显著。通过经济技术手段降低机动车能源消耗。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机动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低于2008年水平。

  三、行动计划

  (一)着力推进“公交城市”建设。全方位深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措施,以方便广大市民出行、最大限度减少路网交通负荷为目标,推进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步行和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协调运转的绿色出行系统建设,实现交通与城市和谐发展。

  1.轨道交通网络化服务工程。确立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客运系统中的骨干地位,发挥其引导与支撑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作用。要按照“安全、质量、功能、成本和效率”相统一原则,加快轨道交通新线建设,扩大规模,增加中心城线网密度。201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300公里,2012年达420公里,2015年达561公里,形成“三环、四横、五纵、八放射”的网络体系,五环路内线网密度达0.51公里/平方公里,平均步行1000米即可到达轨道交通站点。

  按照安全、高效、服务相统一和骨干线网集中运营的原则,运营主体提前介入轨道交通新线建设,依托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实现运营主体间协调运营和统一指挥。新投入运营的骨干线路开通时最小发车间隔3至4分钟。更新老旧车辆,缩短发车间隔,提高运输能力,骨干线路高峰时段最小发车间隔2分钟。全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1000万人次以上,运营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地面公交网络化服务工程。充分发挥地面公交的主体作用,构建以快线网为骨架、普线网为基础、支线网为补充,覆盖中心城、新城、乡镇的公共(电)汽车服务网络。调整优化中心城及重点新城公交线网,与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完善线网功能结构,适度增加支线网密度。重点建设地面公交快速通勤系统,在主要客流走廊上继续增辟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450公里以上,并连续成网。中心城90%乘客步行到最近车站距离不超过500米,高峰时段主要干线候车时间3至5分钟,高峰时段平均满载率控制在70%左右,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达1500万人次以上。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