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加强粮食生产基础工程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大力实施“种子工程”,进一步完善农作物优良品种引育、质量检验、加工销售体系建设,加快品种区域试验站、种子检验、农作物繁制种基地和场站建设,大力开展优质稻、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和优质多用马铃薯引进、选育和推广,促进粮食作物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引导农民发展沼气,增施沼气肥,恢复种植绿肥,推广秸秆还田,提高耕地质量。大力实施“植保工程”,完善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报预警及植物检疫、农作物有害生物应急、统防统治体系,全面推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降低粮食作物病虫灾害损失。每年全区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十)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认真落实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扩大农机具补贴种类。加大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旱作节水等技术的研究和成熟技术、机具的推广应用,促进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扶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机作业队(公司)或新型农机服务组织,重点支持种粮大户、农机专业户和农机合作组织购置配套农业机械,提高农机综合利用率。健全区、县、乡三级农机服务体系,完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管理运行机制,有组织地提供标准化、社会化作业服务。到2012年,全区新增农机总动力10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机具配套率达到1:2.5。
四、创新粮食产业经营组织化形式,推进现代粮食产业化进程
(十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引导和培育,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运营,充分发挥其在良种供应、技术、信息、购销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粮食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细化和落实促进合作组织发展的金融、税收、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粮食订单生产,构建新型市场产销衔接新机制,引导各类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企业围绕粮食生产跨区域联合与合作,引导企业与农民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市场化程度,延长粮食产业链,形成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
(十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农资、粮食加工、流转等企业经营机制创新,努力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发挥我区作为全国优质粳稻最佳生产区、北方优质春麦产区、西部玉米“黄金产业带”和优质马铃薯主产区等独特的资源、品牌优势,引导一批经济实力雄厚、技术装备先进、对现代粮食产业或区域经济带动辐射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在做精做强上下功夫,通过企业自主创新,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集约化经营效益、产品品牌效益,增强其对发展现代粮食产业的牵动能力。